长期以来,吉林大学高度重视“三育人”工作,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以加强师德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成果显著。
育人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培养重在师德。合校之初,校党委就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目标,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使全校教师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学术传统、道德修养等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为培养具有吉大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加强和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体系。对教师师德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出台了《吉林大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该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思路。开展了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评选表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践、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等活动,使得该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全面提高。为了促进教风建设,教务部门严格落实名师、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强化实施督学制度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在全校上下形成了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在连续7年的教职工思想动态问卷调查中,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神圣”的人数比例,由2001年的76.5%上升到2007年的92.3%。
合校以来,孙正聿、宋天佑、姚建宗、孙利天、李勇、张福贵、李玉林、滕利荣等8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有1人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有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3人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25人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9人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 2001年以来,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校学生共获得一等奖17项、二等奖37项,吉林省赛区共获得一等奖70项。2006年校庆前夕,李长春同志来学校视察期间,对该校的教书育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对该校师德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宣传和报道。
二是以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管理育人”水平稳步提高。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党委实施了依法治校的战略,把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作为依法治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制定了《吉林大学章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将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克服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刚性的管理与人性化的服务相结合,努力做到高效管理与优质服务相得益彰。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机关党委和各部门签订了作风建设责任书,并设立了机关作风监督员。校部机关各部门特别是“窗口”单位积极履行服务承诺制度,严格贯彻落实领导负责制、信息公开制、首问责任制等十项改善机关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基层师生员工到机关办事提供方便。为切实加强管理育人工作,机关党委每个支部负责资助一名特困生,并与学生处联合开展了机关干部兼职班主任聘任工作,有63名机关干部被聘为本科生班的兼职班主任。学生工作部门以加强学生队伍作风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学校在部分学院设立了专职副书记管理研究生工作,由政治上、业务上突出的专职教师担任,加大了对研究生管理和服务的力度。学生处以“十佳辅导员”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典型带动群体,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奉献精神明显增强。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处还开展了“思想、理论、人生:100讲”、“十佳大学生”和“自强自立优秀大学生”评选等活动。校团委积极发挥社团组织作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举办了“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展演”、“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等大型文艺、体育活动,开展了“十大杰出青年”和“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政策法规办依照学校章程和相关法规,承担了学生申诉处理工作,主动为学生维权提供帮助。学校党校每年培训7000多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大学生成才的红色基地。在我们连续开展7年的学生思想动态问卷调查中,已提出入党申请的同学由2003年的53.7%上升到2007年的60.1%。每年有近600名毕业生主动申请到西部地区或国防基地就业,有8000多学生参与到无偿义务献血活动中,促进了校园文明新风的形成。
三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服务育人”环境不断优化。
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和“凝聚力工程”,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优化服务育人环境。
通过集资建房、合作建房、为青年教工提供周转房等方式,为教职工解决住房困难。2007年学校组织落实教工团购房近200套、博士周转房278套,有效缓解了一批无房教师的住房问题。学校工会每年积极开展以“扶贫济困解难事、温暖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为特困职工、劳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对他们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和解决。为了解决特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学校开设绿色通道,决不让一名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并在财务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减免了部分特困生的学费;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开展“送你一张返乡票”、“送你一件御寒衣”等活动,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后勤集团树立“以师生员工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出了“用心服务,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进一步突出了服务工作在学校事业发展和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服务水平,集团党委适时举办各种培训班,不断充实和更新有关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知识。各校区后勤服务中心均设立了24小时值班电话,承诺在接到电话30分钟内维修人员赶到现场。后勤各部门还与学生维权部合作举办了“争创后勤服务标兵共建完美和谐吉大”活动,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组织了 “十佳员工评选”、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员工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工作热情。
全校医疗工作者甘当师生员工的健康卫士。每年都集中开展一次教职工体检,及时发现他们身上可能发生的疾病并进行科学的康复指导。卫生保健部门还配合学校重大活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确保医疗安全。学校医务部门还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讲授“饮食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等系列知识,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吉林大学广大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表现出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深深爱戴,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育人理念,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