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大学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引领青年学生共建和谐社会

2008-04-18收藏

  吉林大学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阳光”)是吉林大学团委指导下的校级直属青年志愿者组织。阳光下属理事协会多达45个,注册志愿者6000余人。多年来,“阳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利用该校的专业学科优势,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004年,“阳光”制定了《吉林大学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条例》,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通过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参与面较广的重点领域,抓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集中开展了志愿者注册工作,全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六千余人。通过完善注册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逐步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阳光”通过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严把“两关一统一”,进一步壮大了志愿者队伍。

  1、招募志愿者关。在志愿者招募中严格执行《吉林大学青年志愿者章程》,以志愿服务为前提,确保每一个青年志愿者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从事专业技能服务的青年志愿者由“阳光”选派专人,将其个人信息编成高级志愿者数据库,做到随时需要随时征调。

  2、组织管理者关。在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人的任用上,重点选用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热衷志愿服务的学生担任。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队负责人的任用上,如华夏英语志愿者协会必须是精通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志愿者。把严“两关”,确保志愿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增强了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战斗力,志愿服务的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3、“一统一”是指队伍管理的统一。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对下属各级志愿者组织严格执行“四有”标准,即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有志愿者的档案,有专门的学生负责人,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或服务项目,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归档。这一标准的执行对于加强队伍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进行工作考核和评选表彰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努力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服务

  1、围绕社区群众教育需求,大力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针对个别社区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其子女不能像富裕家庭的孩子那样进行特长教育。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与社区主任经过商讨,请社区帮助提供场地,“阳光”选派专业性较强的青年志愿者组成社区服务队,每周定期为下岗职工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子女提供特长教育。如组织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站为社区下岗职工子女开设古筝课、舞蹈课、劳技课等。

  2、围绕群众的生活需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一方面深入开展“一助一”和“班助一”联户帮扶服务。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离退休老干部、特困职工家庭进行逐一详细登记,建立帮扶数据库。然后安排青年志愿者或下属理事协会心语志愿者协会与他们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定期开展义务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小分队的优势,在长春市六个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选派志愿者担任委主任助理,面向居民长期开展医疗卫生、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等各项志愿服务,极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3、环境美化,广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以绿化美化环境为目的,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植树护树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卫生清扫、清除白色垃圾等环境整治活动。2007年5月,“阳光”带领17家理事协会组织百名志愿者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共创文明城”活动;10月,针对央视新闻播出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阳光”开展了箭牌文明礼仪之E时代环保行动,青年志愿者们走进长春市南湖公园一边清理白色垃圾,一边向游人宣传环保知识,请游人在主题为“除了相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的条幅上签名;2008年4月开展了“营造一片阳光林”春季植树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长春市人民的环保意识。

  三、精心打造志愿文化精品,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阳光”通过大力培育志愿文化,在校内广大团员青年文化建设中形成了积极导向,拓宽了志愿服务领域,打造了志愿服务的名牌活动和精品项目。以中央8号文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契机,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紧密结合实际,挑选了一批学习成绩优异的本科、硕士、博士志愿者,担任中小学课外辅导员,开展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服务团之走进希望小学、走进未成年犯管教所、学习孟二冬精神,走进幸福乡富裕村等活动。通过表演歌曲、民族舞蹈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迄今为止,青少年思想道德团已经成为“阳光”长期的品牌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保护东北虎的意识,让更多的人从文化层面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并参与野生东北虎的保护。2007年9月由中华环保基金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吉林大学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举办的首届东北虎保护文化节活动在该校南岭校区举办,文化节以永远的东北虎为主题,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东北虎。此项活动拉开了该校保护东北虎活动的序幕,将在每年定期开展。

  骨髓库的建设,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人权、生命和健康的保证。该校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每年定期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普及白血病和骨髓捐献方面的知识,消除公众对于骨髓捐献的不正确认识,唤起大家对公益事业的爱心,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贡献。

  四、引进社会资源,服务大型展会

  志愿者组织的发展,不仅需要自我完善,更需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2006年,“阳光”组织上百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东博会、农博会等各项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为宣传第6届亚冬会,组织百名志愿者在该校各校区和街头开展宣传亚冬会,万人大签名活动,在各校区招募亚冬会志愿者,首次报名就达到3000人。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确定200名赛会志愿者由“阳光”统一管理参与到亚冬会的服务中,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大大提高了“阳光”的影响力。

  由于阳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在志愿服务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长春青年五四红旗集体”、“高校文明社团”、“第六届亚冬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