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大学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0-11-09 来源:吉林大学收藏

  吉林大学主动创新,抓住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通过明确“三抓”的工作思路,即“谁来抓” “抓什么”“怎么抓”这三个问题,进一步明确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主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通过引导教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和谐吉大的建设上来,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提高了教职工的贡献率,提升了工作的创新性、时代性和感染性,为吉林大学的实质融合和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明确“谁来抓”,真正落实实施主体并实现专业化。学校坚持“重心下移、责任分担;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构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体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组织体系。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和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各基层党委(总支、直属支部)成立了相应组织,基层党委书记是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党务人员负责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妇委会、共青团组织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管人、管事、管思想结合起来,贯穿到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实质上的“齐抓共管”,使多种力量形成真正合力,产生合力效应。

  二、明确“抓什么”,正确定位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形式。一是着重抓好理论体系建设。成立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定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和总结,定期集中学习制度,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创新政治理论学习的载体,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挑选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的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建 “吉林大学理论学习专家报告团”,定期开展理论辅导报告,把形势政策教育、法律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与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充实理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二是着重抓好研究体系建设。成立吉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会,充分发挥研究会在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几年间,先后召开两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出版了《学而思----吉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连续九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2000份,形成每年度的《教职工、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报告》及《吉林大学教职工、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资料汇编(2001——2005)》,为学校党委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三是着重抓好师德教育体系建设。将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作为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吉林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吉林大学加强“三育人”工作方案》等规章制度,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吉林大学“三育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青年教职工“三育人”成果奖评选活动等。十年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10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通过定期召开相关的表彰大会,利用校园网、校报、电视台等媒体资源,制作历届《师魂——吉林大学师德标兵事迹展播》,编撰出版吉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事迹文集——《红烛丹心》等方式,加大对校内先进人物的宣传和学习。

  三、明确“怎么抓”,建立保障机制并坚持长期化、制度化。一是着力抓好机制平台体系建设。建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机制,把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相融合。拓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沟通渠道,逐步建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预警制度,学校党委和各单位在出台重大政策和制定工作计划之前,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构建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平台。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把学校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致力构建具有吉大特色的大学制度、大学精神和大学生活。二是着力抓好运行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监督、考评、表彰的制度体系。学校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吉林大学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果评比活动”,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让师德测评结果成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加强物质保障。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纳入学校的总体预算,实行专项列支。各学院也在经费中设立专项,由所在基层党委统一管理使用,确保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着力抓好网络教育体系建设。成立了“吉林大学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校园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政治安全和正确舆论导向的意见》《吉林大学校园网信息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建立“网上育人基地”,切实加强依托校园网建设的学而思网、吉大新闻网、牡丹园BBS站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校园网站,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