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大学以“四建”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11-01-13 来源:吉林大学收藏

吉林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论体系、支撑平台和学术创新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开放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成立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中重大事务的决策,统筹学校“创业资金”的使用。制定《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实施办法》,成立“吉林大学学生创业中心”,建立“学生创业园区”,构建大学生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深化理论体系建设。一是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新一轮的学士学位论证过程中,选取的第二学科专业以是否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保留了保险精算、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8个专业;停办撤销了哲学专业等13个专业;拟增设会计学、项目管理等14个专业。二是加强创新创业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创业指导和服务。三是成立了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近年来,中心连续参与主办两届“创新与创业”国际学术会议;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他研究项目多项,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创业研究学术团体之一。  

三、完善支撑平台建设。以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建立“吉林大学学生创业园区”,将大学生的创新项目纳入学校科技项目推广工作中,有选择的针对项目进行对接、推广,对学生非职务专利申请给予指导、咨询。一是每年设立50万元“创业资金”,用于学生的创业启动、专利申请、维护及代理和奖励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等。二是制定《吉林大学鼓励在职员工、在校学生赴吉林大学科技园创业的暂行办法》。到目前为止,已注册30余家学生企业,学生参与总数达200余人。近两年,有15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参加申报“吉林省科技厅大学生创业计划引导项目”, 其中,大学生吕冬创业团队的“模块化的人才评测系统”项目等9个具有自主研发专利技术的科技项目共获得引导资金总计50万元。三是选取部分有接纳能力的入园企业构建大学生科研、实习及实训平台,提供岗位1020个,并引导学生参与高层次科技研究及产品开发。如由学校教授和四名学生创建的吉大博硕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交互式多功能无线定位电子白板”等高科技产品,其中DM4601b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获得优秀产品奖,并受到了商务部部长等领导的赞赏。该公司注册资金已由最初时的64万元发展到目前的1200万元,带动百余名学生先后参与研发与经营。

四、推动学术创新建设。成立了吉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吉林大学关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若干规定》(暂行),制定《吉林大学大学生学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拿出一定数额款项作为大学生学术发展基金,初步构建了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主体、以科技学术类学生社团为抓手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体系。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10届,收到参赛作品2500余件,参赛人员7000余人次。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吉林大学捧得优胜杯,是吉林省高校在此项比赛中首次捧杯;陈佳同学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吉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协会获得“全国优秀社团”称号;数学建模协会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先后荣获国际级一等奖两项,国家级一等奖13项;汽车爱好者协会在全国大学生汽车知识竞赛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今年,成功承办了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取得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在校内外掀起创新创业的新高潮。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