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大学多措并举 科学统筹干部培训

2011-11-04 来源:吉林大学收藏

  吉林大学党委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秉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成才服务的理念,将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不断丰富培训内容。着力抓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吉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将“德”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力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奋发有为的管理干部队伍。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学校成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谋划全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参学人员、主体班次等重要事项。制定实施《吉林大学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2011—2015)》,明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建立了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校内培训组织协调机制,完善了以干部日常表现、业绩情况、学校发展需要等为依据,统筹安排校外、境外培训的择优选派机制。通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等形式,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精神,落实学校重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和工作业务需要自主办班,扩大受训人员范围,提高培训针对性。初步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沟通协调机制,把学习能力、理论素养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开发建设了“吉林大学干部培训信息平台”,加强和改进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统筹和日常管理,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登记、上报、审核、统计、分析及学时通报等工作的全面信息化。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按照组织需要、岗位需要和干部成长需要,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分类指导大纲,做到年度培训有重点,班次培训有主题。正处级干部培训以专题工作研讨、校外委托培养和境外学习考察为主,突出抓好高教理论和宏观战略的学习;副处级干部培训以专家专题讲座、校内专题培训、校外领题调研为主,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项目班次和培训主题的设计,着力帮助党政部门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重点指导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理清办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履职水平。学校力争实现五年内正处级干部每人校外或境外学习培训至少1次,全体处级干部每人每年平均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10学时,五年内达到550学时(3个月)。

  ——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学校积极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联系,不断拓展渠道,将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每年设计主体培训班次6-8个,推出各类培训项目10余项,重点培训干部近200人次。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校内外重大事件、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着力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将主体班次培训主题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通过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着力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资源优势,委托举办“吉林大学处级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每年培训40人,着力提升干部教育理论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按照小团队、多渠道、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每年重点选派50名左右正处级管理干部赴境外有关培训机构或合作高校开展学习考察,着力提升干部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每年选派20名左右优秀管理干部参加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海外研修班和中央、省市培训机构开展的有关培训项目。在部分班次的培训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参学干部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培养意志品质、熔炼团队精神。

  ——加强交流,拓展成果。为更好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瞻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干部开展学习交流和工作研讨等活动,着力扩大培训效应,实现培训成果共享,推动培训成果转化。在校内班次学员组成和校外项目人员选派方面,注重参学干部的领域方向互补和层次结构搭配,以便于学习交流和工作研讨。在培训主题选定和项目目标设定方面,不断加强前期调研和顶层设计,引导受训干部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工作研讨,载着收获结业,带着任务返岗。所有培训项目均要求参学人员撰写结业论文或调研报告,并在本单位或全校做一次专题讲座或学习汇报。学校在“吉林大学干部培训信息平台”开设“成果交流”板块,在《吉林大学报》开设“学习与思考”专栏,选登优秀学习成果,供师生员工学习交流。学校定期举办“吉林大学处级干部管理论坛”,邀请有关专家、上级领导、优秀学员,结合高等教育现状、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和干部岗位职责特点,研讨专题工作,交流学习成果,每期论坛均通过校园网直播。在全校形成了“学习—思考—研讨—创新”四位一体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