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东北师范大学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8-09-02收藏

  东北师范大学通过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区域性拉动地方师范院校学科和就业市场建设、跨越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辐射和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大学文化引领作用,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校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显著特色是“教授治学”。学校从制度建设上保证“教授治学”落到实处。在学校层面上设立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和“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来决策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经费的确认,学术项目、成果的评定,长江学者等重要学术职务、学术奖项的推选,学术失范行为的调查评议等。设立“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和“本科教务委员会”,实现了学校文献资源建设和本科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促进学校文献资源结构与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参加四个委员会,从而保证学术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委员会的主任由有一定学术成就和学术威望的教授担任。在学院层面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实行了“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学校赋予教授委员会8项权力,包括讨论、确定学院发展规划,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学院教学与科研组织形式,学院资源配置原则,学院自主支配经费的使用原则,学院教师和其他系列人员工作考核、成果评价的原则和标准,负责职务聘任等。教授委员会教授在各学院教授中择优聘任,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聘,有淘汰,有补充。教授委员会、教师和行政班子之间形成管理机制上稳定的动态平衡,即教授委员会对学院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已决策的事项交由学院行政班子并组织教师等实践或实施;教师评估教授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并对其提出聘任与否的建议。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对该校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制度实行6年来,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00年时的1个增加到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从27个增加到7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都有大幅度增加。教授委员会制度对人才队伍建设也产生了很好的正效应。

  二、区域性拉动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科发展和就业市场建设。

  学校先后和东北三省的十所师范院校签订协议学科建设合作与研究生培养,先后为这些学校在职培养了88名硕士研究生,为这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学校全力拓展并形成了以东北师大为龙头的东北28所高师院校区域就业大市场,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东北高师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先后有50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形成“东师品牌”,拉动了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就业。

  三、跨越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满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学校利用教育部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综合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实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设立校外学习中心68个,在籍学生2200多人。学校开发各专业网络课程123门,积累了丰富的文本教材、音像教材、教学案例等教育资源和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网络教育的新技术优势,利用信息通讯手段,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送到中小学教师,更好的满足远程学员在职分散学习的不同需求。

  四、展示大学文化底蕴,辐射和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一是主动服务吉林省、长春市的文体事业建设。2007年学校独立承办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获得圆满成功,参加开幕式文体表演的演职人员由1400余名东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学校接收并投资8000万人民币建设了吉林省暨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4公顷,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这是具有吉林特色的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力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自然博物馆,是为吉林省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科普教育的基地,是为吉林省生态及文化省建设的新贡献。二是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学校“红烛”志愿服务社团组织20个分会,注册志愿者近7000人,形成了“支教助学、帮贫济困、社区服务、互帮互助、环境保护、赛会服务”等6个长期坚持的服务项目。其中“红烛课堂”活动有固定学生2000余名,志愿者利用每周末休息时间,为下岗职工子女、家境贫寒的中学生进行辅导,同时他们还与长春市151所中小学建立联系,对460余人次老师进行了计算机、外语培训。“社区服务团”分别与长春市聋哑学校、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育智小学、长春市社会福利院结成帮扶对子207个,为残疾儿童义演92次、捐助医疗费近5万元。三是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学校与皓月集团公司进行校企联合兴办了东北师大皓月中等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定单、定向式”培养在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肉类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上进行现代化操作,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中高级熟练技工和实用性管理人才;学校与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共同作为发起人,将附属实验学校依法改制为股份制学校,促进附属实验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更好服务地方需要。四是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推动新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开展农村基础教育研究和农村教师培训。先后深入吉林、黑龙江、河南、贵州、四川、浙江等省农村基层调查,撰写了13份重大调研报告,尤其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研究,调查走访了70所学校、2008名农村教师,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师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家庭教育等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的咨询报告18篇,其中8个报告已被政府采纳,为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开展面向全国的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等,接受培训的教师600余人次。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