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每年一度的全球EMBA排行榜,复旦大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的EMBA项目位居全球第12名,连续第四年位居中国内地第一。在评分单项中,该项目的“校友平均薪酬”一项位列全球前四。
复旦大学于2002年正式开办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和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项目两项课程,学习与借鉴世界知名商学院的优秀做法,积极引进其知识体系和前沿思想,加强合作,共同教学,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本土高端管理人才。2002年至今,毕业学生人数已近2万人。
――注重工作背景考察,多项环节筛选学生确保高素质。为保证项目学生的高素质,学校在EMBA项目学生的招收上建立三道门槛。首先,在背景考察上尤其注重学生的工作年限和管理经验。由于工作年龄通常与成熟度和创业经验等成正比,招收的EMBA项目学生的平均工作年限和管理经验年限分别是17年和12年,高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8年和4年的标准。其次,在笔试与面试上利用多项指标衡量学生素质。特别是面试环节,由课程教授、项目组资深教师及EMBA杰出校友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面试中,所有面试官都有一票否决权。学校EMBA项目的申请和录取人数之比始终保持在3.3:1左右。
――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需要。在EMBA的课程设置上,学校坚持“百般推敲”、“及时调整”的原则,力求在体系和内容设置上与国际接轨,贴近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需要。管理教学机构专门设立4位资深EMBA授课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小组,通过教学评估体系、院领导午餐制、学生座谈会以及班主任实时反馈等方式,将教学方式从程式化的教案分析转变成战略思维上的科学引导,并推出了独树一帜的co-teacher的教学方式。其中,学生主任会在第一时间获取学生意见反馈,进而和小组成员一起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整。今年,新增课程就有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危机管理课程”。
――推出多项新兴课程,培养学生国际战略视野与中国问题意识。在注重课程结构调整的同时,EMBA教学强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本土问题意识。在国际化方面,积极邀请包括华盛顿大学等知名大学商学院教授担任教师,坚持“海外游学”选修课程;推出“时尚与奢侈品品牌管理”等新兴课程。在本土化方面,项目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适时增加可比性更高的中国企业的案例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邀请国际关系、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资深教授,开设了“复旦思想者”系列课程,扩大学生在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知识储备。
――做好EMBA校友工作,倡导“终身教育”,促使学生的知识与理念不断更新。EMBA的项目学生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5%来自外资企业,15%来自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覆盖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研发、市场营销、物流等各领域的总监及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理念,项目推出的小组讨论课成为了搭建学生交流平台的重要内容。此外,还提出了EMBA“终身教育”的理念,扎实做好EMBA校友工作,帮助校友与项目教师始终保持沟通渠道畅通,通过邀请校友担任讲课教师、组织定期校友联谊会、提供其他专题培训的方式将他们聚集起来,保证了学生交流平台的稳定与延续。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