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与服务机构。近年来,复旦大学图书馆(简称图书馆)通过推进民主办馆、人性化办馆、现代化办馆,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水平。
一、民主办馆,搭建图书馆与师生间沟通桥梁
为准确掌握读者需求,图书馆先后成立了图书馆咨询委员会、读者之友协会、服务发展工作小组,搭建与师生沟通的桥梁,畅通意见建议的流动渠道。
2007年5月,首届图书馆咨询委员会成立。32名由院系推荐的各学科知名教授担任咨询委员,每届任期2年,为图书馆在重大采购、文献处理、服务措施、发展决策等方面提供咨询建议。委员会又分为理科、医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四个分委员会,有良好的日常联系机制,实施两年来成效理想。
2007年6月,图书馆成立了由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复旦大学“图书馆读者之友”协会。协会围绕书目遴选、图书馆日常工作、阅读心得等议题,组织开展读书会、书评会、报告会、座谈会,协助图书馆采集同学意见。协会还设计了“当一当新生参观图书馆的导游”评选、“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征文等特色活动,动员更多同学为办好图书馆献策出力。
为了更好地规范意见反馈工作,2008年2月,图书馆又成立了服务发展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对师生的疑问、要求、意见建议等进行应答。
二、人性化办馆,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
1、调整馆藏布局,优化空间配置。位于主校区的文科、理科图书馆建馆时间长,馆藏空间有限,大量藏书无法上架。随着印刷型文献和读者人数的逐年增加,图书馆文献管理和读者使用越来越显不便。2007年起,图书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对两馆的用房调整和局部装修改造。一是调整馆藏布局。对4个校区5个图书馆以及各院系资料室进行书刊归类整理,调整部分馆藏。首期馆藏调整共移动书刊80余万册,使用搬迁车辆105车次,涉及12个图书馆内部门、5个院系资料室、22个馆藏地、9种书刊类型,通过调整盘活空间2000平方米。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供电扩容、重新布线、添置卫生消防设备、完善安保监控设置等。
与此同时,图书馆制定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关于建立分馆的实施意见》,分批推进学术分馆建设。数学科学学院资料室等一批条件相对成熟的院系资料室率先成为图书馆分馆,在开放时间、开放力度上与校图书馆一致,加大了资源共享的力度。
2、便捷借阅手续,扩展服务内容。2008年,图书馆和信息办联合校园一卡通开发商、复印机厂商组成项目组,克服了“一卡通”网络新老设备兼容、多校区信息覆盖、复印机新旧读卡器共存使用等技术难关,实现了校园“一卡通”复印付费、个人借阅图书信息管理等功能,使得书刊查找定位更为快捷,师生借阅复印手续更加精简。图书馆还启动了网络文献传递服务。2008年为校内外师生提供网上文献传递突破2万篇,比2007年的16155篇高出4652篇(28.8%)。2009年起,图书馆决定,在保证原有优惠措施的前提下,向本校所有在职教师、研究生(含硕、博士)、医学七年制最后两年学生与八年制最后三年学生,提供100页/每人/每年的免费文献传递。作为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图书馆继2007年获得CASHL文献传递服务“优秀团队奖”后,2008年再次名列第一。
3、加强配套服务,开展专题培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而读者培训是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图书馆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培训形式。一是推出预约培训。图书馆将培训资源在网站公布供师生选择预约,同一资源在同一时间预约人数达到10人,就举办培训;同时图书馆还接受院系提出的团体专题培训预约,并安排专人送课上门。二是开设网络课程。把图书馆资源介绍、文献检索技巧、搜索引擎使用技巧、专业数据库运用等专题介绍挂在网上,师生可随时上网下载相关课件进行自学,并可通过网络进行提问和答疑。三是开展新生和新进教职员工培训。每年举办“新生图书馆周”、“新教工图书馆周”活动,集中推出普及性讲座,以使“新人”尽快熟悉图书馆资源并掌握基本检索技能。
三、现代化办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新馆建设引入新理念。许多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师生建议,把图书馆建成一个舒适、便捷、现代化的研究学习场所。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等新馆建设,充分考虑了师生需求,参考了国际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和布局,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颇具匠心。例如,吸音地板为学生提供了安静的阅读场所;大量多媒体阅览设备为现代化信息阅读和搜索提供了便利;互动开放式多功能公共空间鼓励师生们在阅读之余,交流意见,激荡思想。阅览室、网络学习区、协作学习室、中庭休息区等错落分布,其中协作学习室可容纳3-50人的集体活动,满足师生讨论式学习和团队活动的需要。
2、加强国内外馆际交流合作。近年来,图书馆启先后成为国际图书馆学会联合会(IFLA)会员和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PRDLA)会员,参与行业国际会议与国际合作项目的机会大大增加。例如,2007年图书馆参加了“中国工具书资源全文数据库”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增进了交流。
3、优化内部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先后订立《复旦大学图书文献采购管理办法(草案)》、《关于订立图书馆合同的规定》、《电子文献采购办法》、《电子资源管理办法》等。二是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工作小组,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如,成立“图书馆发展研讨小组”,为图书馆发展方向、分馆建设规划等共商大计;成立“馆藏资源工作小组”,调查统计馆藏分布,分析探讨文献移动的利弊,提出文献调整方案。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