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为重点,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改进考试方式,建立结构型分数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成人的价值取向联系起来。而考试方式是指挥棒。为此,学校建立了“4+4+2”分数结构,即理论考试、实践考察、日常考核分别占最终成绩的40%、40%和20%,避免学生对单纯理论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凸显实践环节的育人作用,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丰富课程体系,使实践环节有“稽”可考
学校十分注重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借助现有校园文化品牌,将课堂延伸到磅礴开展的实践中。一是把“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同学们在查阅资料、互动提问、撰写体会的过程中,加深对形势政策的了解,激发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目前,“市长论坛”已经邀请来自17个省(区、市)24个城市的党政领导走上讲台。二是鼓励学生将双休日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练兵场,鼓励任课老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热点分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同学们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三、创新教学形式,推广参与式教学
学校十分强调对教学对象的研究,每年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内容既包括学生政治意识、政治需求、道德观念、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也涉及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的期望和建议。教师们结合学生特点,就教学问题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不少教师在创新教学形式方面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利用网络课堂、E-campus等校园网络平台,组织讨论、共享课件、答疑释难,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组织学生提炼一句“影响我成长的名人名言”,并作简要阐述,教学组优中选优,精选100条编辑出版了《复旦学子人生格言精选》。连续五个学期开展教学主题征文大赛,增强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开放师资,强化教学队伍
考试方式、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是“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也不再是干巴巴的“两个必然、两个绝不可能”,教师们认为课更易上也更乐上了,学生们认为课更易学也更乐学了。
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综合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充实教学队伍,学校提出“统一管理、开放师资”的队伍建设办法。即社会科学基础部作为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任务;在社科部的统一管理下,动员和激励相关学科教师参与或从事教研工作。这一举措得到了相关院系的积极响应,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生命学院等单位的一些教师也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实现了全校资源的整合。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