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复旦大学采取多项措施深化留学生教育体制改革

2008-11-06收藏

  今年,复旦大学继续深化留学生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形成重质量、重内涵、创精品的教育新思路,努力实现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留学生结构,提高生源质量

  长期以来,复旦大学接受留学生人数为全国综合性大学之首,但生源结构不甚理想,研究生比例较低,本科生生源质量较差。今年,学校着力推进留学生招生工作改革:一是加大本科生入学考试难度,提高录取门槛,录取人数同比减少21%,学生质量有所提高。二是采用多种形式录取研究生,录取人数同比增长40%,许多学生毕业于世界知名大学,面试与免试录取的比例增加。三是推进全英语授课项目,硕士项目录取121人,比去年翻了一番。中国政治与外交、中国经济、中国社会、IMBA等招生人数均有所扩大,中国语言与文化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新开发国际传媒、S3亚洲MBA等项目。此外,启动临床医学本科项目,录取32人。四是继续保持校际交流生规模,共录取328人,为学生到对方学校修读学分打通了渠道。据统计,秋季共录取各类留学生2001人,其中本科生623人,研究生230人,进修生537人,语言生611人,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初步实现“十一五规划”年度发展目标。

  二、建立海外生源基地,拓展本科留学生招生思路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留学生质量,学校将招生工作的阵地转移到海外,直接面向海外一流高中作招生宣传,建立起一批海外生源基地,并配套设立“21世纪海外精英人才本科留学项目”,通过提供奖学金、免试入学、预科教育等优惠条件,吸引海外顶尖高中的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就读本科。今年4月开始项目宣传和推广以来,得到较好的响应,一些国家教育部门表示支持本国高中向复旦输送优秀学生。国外媒体也作了积极报道,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并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三、加强国际课程建设,形成良性互动体系

  上半年,学校确定留学生办公室为国际课程建设的协调部门。留办积极与教务处、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沟通,确定“以课程吸引国际学生,以学生促进国际项目”的建设思路,对中国政治与外交、中国经济、中国社会、IMBA等已有较好基础的项目严把课程质量关;对新开发项目,如临床医学本科,由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培养方案进行审核,由教务处组织落实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此外,学校还着力建设针对国际交流学生并覆盖学校本科生的全英语课程,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的国际化程度。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