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六大措施加强本科教学

2008-10-31收藏

  近年来,哲学等“远离市场”、“远离应用”的基础学科受冷落、被边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为了凸现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培养具有哲学思维并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于1995年启动了“复旦大学哲学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建设,哲学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大大改观,不仅开发了一系列精品课程、编写了一批示范教材、培养了多支优秀教学团队,也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哲学学院开设的公共课程甚至成为全校学生抢着选的热门课。

  一、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高质量的教学基于雄厚的科研实力。哲学学院在哲学一级重点学科的框架下构建教学团队,团队中一线教学骨干均为二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他们将最新的学术研究带到课堂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俞吾金教授是西方哲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与陈学明教授一同推动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复旦的发展,使学校拥有这一学术领域的“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生由此可以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课堂上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吴晓明教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马克思经典著作研究方面处于学界前列。他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课程,浓缩了他的研究心得,深受学生欢迎。张汝伦教授在德国哲学、中国哲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他的一系列研究著作与其所授哲学专业基础课程完全一致,如《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与“现代中国哲学”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研究著作即为教学参考资料。张庆熊教授长期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和基督教哲学,完成了国内第一本《基督教神学范畴》,为“基督教哲学”课程打下扎实基础。汪堂家、孙向晨、丁耘等中青年骨干在西方哲学史方面有深入研究,徐洪兴教授是宋明理学专家,张双利副教授对布洛赫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徐英瑾副教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对现代西方哲学颇有心得。这些站在学术前沿的教师,在本科课堂内传道授业,极大提升了课程品质,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求知欲。

  二、重视学科特色建设。哲学学院本科课程在充分重视哲学学科整体性的基础上,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等重点学科。在教学上坚持史论结合,将哲学原理置于历史的发展中来理解;重视经典文本的解读,课堂教学强调分析文本,课后布置阅读篇目,并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报告;强调教学的系统化,争取在各课程中给予学生全面、均衡、细致的学科知识;注重当代性和前沿性,结合国内外学术的发展情况,在教学中注意给予学生最新的学术资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掌握学术的前沿动态。

  三、重视教师梯队培养。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灵魂。哲学学院本科教学团队老中青结合,形成了很好的梯队结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都有多位教师平行授课,在保障基本教学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促使教师主动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更好的教学途径。学院尤其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在教学上传帮带,随堂听课,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特别是重点教材编撰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强调国际化视野,每年选送一些青年教师出国进修,鼓励教师开设双语和全外文课程,推动课程的国际化。目前学院所有青年教师均有出国进修经历。

  四、重视教材建设。自上世纪80年代初,哲学系就着力建设哲学基础课程系列教材,《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等教材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哲学学院一批名师投入到教材建设中。俞吾金和刘放桐主编的《西方哲学通史》(10卷本)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张汝伦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在一系列研究专著的基础上形成,引领学生进入哲学本身,与大师们一起思考哲学问题。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将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同一现代哲学背景下加以分析和介绍,并试图对西方现代哲学与古典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作出一些新的解释。名师的加入确保了教材质量,使得哲学学院在国家“十五”、“十一五”教材立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项目中备受瞩目,在国家和上海市教材评奖中也多次获得一等奖。

  五、重视课程质量和效果。由俞吾金、王德峰等教授主讲的“哲学导论”和由俞吾金、张汝伦等教授主讲的“哲学原典导读”,在学校文理基础平台上受到学生热烈追捧。其中的原因,除了教授的个人魅力,主要还是因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师授课充满激情,教学效果显著。这两门课程在学期末学生评教中都跻身前列,甚至出现了5分满分的情况。一些同学也因此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申请转入哲学学院的学生就是受这些课程的吸引。这在市场化日益凸现的大环境下,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六、重视国际化教学的路径。由于哲学学院教师拥有良好的海外留学、进修和讲学经历,因此能很好地开展双语教学。截至2008年春季学期,哲学学院已开设双语课程20门次,其中全外语授课1门。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SUNY展开交流,开设暑期国际合作课程。学院还将通过与国外知名教授合作开设课程等方式,引进国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内涵,拓宽哲学本科课程系列的国际视野。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