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在教育、管理、服务各环节协调合作,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爱心离校、轻松离校。广大毕业生也自发组织或参与了一系列活动,表达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
6月中旬,本科学生生活园区、研究生生活园区管委会向毕业生发送了《致2008届毕业班同学的一封信》、《2008年度毕业生离校安全提示》,详细介绍了毕业生离校的时间结点、流程和注意事项,号召学生文明离校。各班级各党支部纷纷开展“争做文明复旦人,离去仍留清静燕曦”,“考试正当时,诚信不可弃”等主题活动。园区内同时拉出了多条祝福横幅,营造送别毕业生的温馨氛围。
学生工作部门为毕业生量身打造了“登高望远光华楼”校园定向活动。30多支队伍通过回答校史问题、拍摄标志性景物,从学校百余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一位毕业生登上光华楼后说道:“在这里俯瞰校园风景,四年来的情景一幕一幕闪过,对复旦的回忆也更加真切。爱国荣校,我们一定会记住母校的教育之恩。”
中文系毕业生从4月份起便开始精心选改剧本、物色演员、准备道具,在相辉堂成功上演《心经》和《少奶奶的扇子》两部毕业大戏,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给母校留下了一次最华丽的告别”。“毕业话剧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话剧是一种艺术形式,也兼具有释怀功能。”
二、积极组织、协调安排,号召毕业生爱心离校
在党委学生工作部举办的端午游园会上,毕业班同学将心爱的书籍杂志、磁带CD等摆摊出售,所得一万二千余元义卖款项全部捐献给汶川地震灾区。毕业班同学在现场使劲吆喝:“大家多买一样东西,就为灾区多献一份爱心,请多多支持!”艺术设计系毕业生也将原本的毕业作品展中变为赈灾义卖会,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灾区尽一份绵薄之力。
毕业生还在离校前夕开展头脑风暴,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数百条建议,其中19条得到了同学们广泛的认同。近30名毕业生代表带着这些“金点子”,与王生洪校长、陈立民副书记和各部处领导座谈,共话学校的美好未来。外联处为毕业生准备了刻有毕业年份的“相辉校友章”,同学们纷纷响应,以班级和院系的名义为母校捐献了第一份礼物。
三、正面教育、榜样辐射,鼓励毕业生党员带头示范
在火红的6月,毕业生党校与离校工作同步展开。毕业生党员邀请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为大家上了一堂有着特殊意义的党课。同时,党员们还聆听了“肩负责任与使命,亲历救援第一线”抗震救灾专题报告会;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讨论并思考“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毕业生党员代表表示,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树立坚定的理想和目标、诚实奉献、胸怀天下,始终如一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四、高效率、强化服务,方便毕业生轻松离校
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通过院系协调会、校园BBS、《风景线》等途径及时把各类信息告知学生,并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温馨服务,力求让毕业生走得安心、舒心、放心。
生活园区管委会为毕业生统一发放编织袋、组织旧货交易市场、安排行李托运。各职能部门简化流程,全校十余个机关部处的工作人员在生活园区为毕业生集中办理离校盖章手续,方便毕业生轻松离校。一位同学感慨的表示:“我们不是因为少跑几步路而有多高兴,重要的我们在离开复旦之前感受到学校的思路在转变,在切切实实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