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复旦大学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始终强调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的先导和破解难题的方法,大力完善调研工作体系,全力支持调研工作开展。实践表明,加强调查研究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在学校、部处和院系三个层面分别开展调查研究
复旦大学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和研究,除了每年召开两次全校学生工作研讨会,还在日常调研方面构建形成了由学校、部处和院系三个层面组成的立体化工作体系。
1、学校成立青年研究中心,开展面上调查和理论研究。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依托学校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优势,以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和若干位知名教授为骨干,一大批理论功底较好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工作者参与其中,主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面上调查和理论研究。十年来,该中心工作人员完成了一系列调研课题,参与编写了五本《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配合通识教育的实施,中心还组织翻译了100多篇通识教育经典文献。2007年该校开展通识教育大讨论,党委把这些编译文献发给全校师生,有效引导了大讨论的深入。
2、学生工作部门开展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调研工作。
复旦大学有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学生服务联合体四个学生工作部门。每个部门都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实际工作的铺路石,并形成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调研工作格局。
学工部和研工部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的职能部门。两个部门都建立了一支涵盖全校各校区各院系的信息员队伍。学工部每年在本科生中开展一次3000份问卷量的大型抽样调查,以全面掌握和准确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学工部还把开展调研工作日常化,2007年一年撰写日常调研报告23万字。研工部针对研究生群体活动离散、自组织性强的特点,通过研究生会和园委会等学生组织深入学生寝室开展调研,每年开展专题调研20次左右。同时,针对研究生在BBS上表现格外活跃的特点,研工部安排人员密切关注BBS研究生版的动态,每周至少报送一期《研究生BBS动态》。
团委的调研,从选题设置、信息收集到报告撰写,全部由团委调研部的学生独立完成。团委的调研报告因为原汁原味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而成为各级领导非常关注和引用较多的参阅材料。其中,用于生动反映学生热点话题的《每周一报》已经发送501期,用于深入剖析学生思想动态的《校园动态》已经发送168期,不少调研报告被上级部门的刊物或校内外媒体转载。该校团委调研部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而被授予“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
学生服务联合体的调研则是紧密围绕学生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中心至今已连续七年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连续五年编写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蓝皮书)和在校学生生涯发展状况(红皮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至今连续11年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活动,并对筛选出来的可能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干预,及时给予疏导帮助,使这些学生没有发生一起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
3、院系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深入学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院系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院系学生工作者加强调查研究,不仅使工作更加深入和细致,还可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增强发展后劲。为此,学校把各院系开展调查研究的情况作为院系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课题公开招标,并接受院系申报,对院系的优秀课题进行立项和资助。学校也会与院系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在借助院系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带动院系调研工作的开展。近两年,各院系辅导员参与课题研究600多人次。团委每年组织一届“箴言杯”校园调查研究评奖活动,鼓励各级团学组织深入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
二、在经费保障、智力支持、人员培训三个方面加大投入
为了支持调研工作开展,在经费保障、智力支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调研工作条件越来越好,专家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
1、经费保障。该校为支持调研工作而设立的学生工作研究基金,学校近两年投入专项经费30万元,资助研究课题89项,评选和奖励优秀论文70余篇。该校订阅和收藏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刊物和电子文献几十种,购置藏书数千册,开辟学习研讨的专用场所。青年研究中心还全方位资助兼职研究员开展研究,为其配备研究助理,购置所需资料书籍,协助其进行成果的整理与发表。
2、智力支持。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工作专家库的建设,利用学科综合优势,聘请人文、社会学科的优秀学者担任调查研究顾问,并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工作者担任兼职研究员,邀请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青年教师和部分研究生担任调研、统计、访谈的技术顾问。这些专家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技术支持。
3、人员培训。校青年研究中心、教育部复旦大学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辅导员协会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和学习沙龙,开展培训活动。学校还与亚太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协会、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上海市研究生跨校联合调研平台等各类机构建立了联系,广泛开展交流合作。近2年,学校累计派遣学生工作者前往新加坡、香港等地考察或参加学术会议70余人次。
三、在改进工作、创新思路、锻炼队伍三个方面收到成效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强工作的创新性;可以在产出调研成果的同时锻炼工作队伍,提高队伍的研究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1、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这是调研工作的首要功能。如:2005年对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发现,学生党支部活动要增强吸引力,必须充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并要大力提升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从这一调研结论出发,学生工作部门设计实施了“党员成长计划”、“示范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书记“红帆训练营”等工作思路。党员成长计划着眼于让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党员对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受到了学生党员的积极响应。该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学生党员的成才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党员在奖学金获得者中的比例显著增长就是一个体现。
2、开阔眼界,创新思路。调查研究有学生工作部门通过对国外高校的研究发现,欧美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都注重通过与教学部门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服务。受此启发,设计实施了“博学计划”,对全校学生开展学习观教育。对于普通学生,通过倡导阅读经典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还邀请全校740多位各学科的教授为学生遴选推荐了200本经典著作。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构建了成绩预警体系和学业辅助体系,通过德育主动结合智育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成才。
3、产出成果,锻炼队伍。近年来,生工作队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1项,上海市学校德育决策咨询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多项,学校“金苗”项目3项。获“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2篇,“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入选论文4篇,8人获上海市高校辅导员论坛征文一等奖,5项课题获上海共青团调研优秀成果奖。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先后出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巡礼》、《辅导员理论与实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学生服务》等著作,《学生事务新视野》一书也即将出版。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学生工作队伍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作方式也逐渐从实务操作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