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成人继续教育至今已有56年历史,培养了近14万名各类人才。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继续教育发展理念,融入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建立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为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提供动力。学校积极推进“质量提升”重点工程,着力夯实教学改革、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质量保证等基础工作。一是实施“骨干师资”培育计划,鼓励支持学校相关院系教师、研究人员、行业企业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网络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活动,探索符合成人实际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三年来,学校投入 128.5万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工作。二是推进教学改革,学校投入180万元用于支持专业建设与考试改革,重点优化建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特色专业;投入26万元用于网络教育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管理及网络答辩系统建设。从2010年起,学校全面推行了网络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网上学位答辩,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据网上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网上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评价“好”的达到80.56%,“较好”为18.68%。三是开展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研究,运用“过程管理”和“质量环”的管理理论,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并使这些关键因素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按照“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方式不断改进和提高,探索建立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近年来,学校每年发布对院系办学质量绩效评估结果,继续教育的整合性、可持续性、贡献度、成果水平以及影响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状态。
——加强规范化建设,为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学校不断创新办学和服务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保证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学校制订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管理条例》和《非学历教育管理条例》,健全和完善所有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检查、监管制度和办学权的保障机制,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学校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将全校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以及各类非学历教育归口学校多种形式办学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由该委员会全面负责对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办学履行审批、检查和监管职责。二是厘清办学思路,杜绝违规办学。学校把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同步谋划,对继续教育办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尤其在合作办学项目立项、招生、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强排查办学风险点,建立完善风险预控机制。按照预防、监控、处置的原则,严格规范合同条款,规避风险;严格招生监督,杜绝腐败;严格收费渠道,保证资金安全。
——加强队伍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提供支撑。学校重视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着力构建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与学生日常沟通的有效机制,并建立以学生为导向的学习支持服务机制,做好日常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和稳定工作。二是近年来累计投入482万元,更新服务器,建设网络直播教室、视频会议室系统等网络教育设施,优化网络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学习支持服务与教学过程监控。三是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学校持续建设和更新网络教育课程22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累计9门网络教育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建设组织奖金奖”。四是积极开放数字教学资源成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受益面,首批筛选34门优质网络教育课件向社会开放,还向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输送了87门网络课程,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