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设计。落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针对本科大一、大二学生,设置国内国际两大系列、六大主题模块。国内系列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前景三个主题,国际系列包括大国关系发展方向、国际热点问题动向、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前景三个主题。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时事热点、重点形势走向,在课程模块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配强师资队伍。实行责任教授制,组建由责任教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的三级教师团队。从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遴选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常设讲师。每个主题模块确定一位责任教授,负责制订教学大纲、厘清知识点、制作统一课件,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授课方案,校领导作为主讲教师参与到每个主题模块的备课和教学中。每200名学生配备两名固定助教,负责参与随堂教学与管理、组织课后学生讨论等。
改进课堂教学。实行集中授课制度,并根据课程内容和师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规模。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讨论相结合。每次课堂讲授结束,主讲者提出3个开放性问题,每位同学从中挑选一个问题作课程小结,学期末从历次讲座中挑选最感兴趣的专题撰写小论文。助教组织同学们以小组或班级形式开展课后讨论,结合平时参与课后讨论的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组建专家督导团,对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开展实时检查评价。实行学生评教制度,课后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意见,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督促提高授课效果。
做好组织保障。成立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统筹规划、内容设计和检查指导工作,通过专题会、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进行研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高水平教师参加。将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工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根据授课学生人数核算课时及绩效,在同等条件下担任课程讲师的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把担任课程讲师或助教作为专职辅导员重要考核指标。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