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重要指标,立足做实、做强、做深、做透,全面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
一、以鲜明主题指引方向,提升大学生爱国热情
上海交通大学把握建国60周年的契机,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指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方向,引领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树立起牢固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学校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服务地方”的优势,提出“情系祖国科学发展,关注上海产业腾飞”的口号,鼓励大学生思考产业发展中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讨如何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培养先进人才,提供科研支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筹备,精心策划,围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进一步打造以“人才锻造、服务地方”为主线的“思源计划”,鼓励大学生投身中西部地区、偏远农村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要区域,运用科技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民生,树立报国之志,抒发爱国情怀。
二、以创新模式推进实践,提升大学生活动能力
学校大胆创新社会实践工作模式。一是建立重点项目招投标制度,学校以“推精品、重实效”为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设定“践行科学发展观”、“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祖国建设成就及新农村建设调研”、“关注世博”、“关注青年就业创业”、“志愿公益服务”、“关注灾后重建”等六个重点项目,以招投标形式向全校学生征集,竞标的团队需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并由校团委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答辩评选。二是推出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计划,通过竞标形式评选出的重点团队,学校在活动开展前给予经费支持,并配备专业方面的指导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校团委对重点团队进行跟踪指导,并在后期指导重点团队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三是构建全校性的沟通平台,将各学院活动主题相似的团队进行资源整合,促成跨学科、跨学院联合实践团队的组建,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专业教师参与,构建指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沟通平台,引导、鼓励研究生参与实践,提高社会实践科技含量。
三、以世博契机打造精品,提升大学生实践质量
上海交大把握上海世博会倒计时300天的契机,大力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关注世博会。在立项的239支团队中,与服务世博相关的项目有60支,最后被评为上海市级重点团队的项目共有18个。其中,“基于2010上海世博的轨道交通硬件设施与文明状况的调研与优化构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视野下的上海城市品牌建设的研究”、“绿色世博与生态城市?D?D新能源的梦想和践行”等一批与世博会的建设举办、配套服务、志愿工作等息息相关的实践项目,不单单把目光局限在世博会本身,还围绕城市新生活、未来城市远景进行探索展望。“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调查和其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等项目又考虑到了世博会中的细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更多团队走入社区、走入普通民众,宣传世博,切实做到了社会实践服务于世博会举办的目标。在以“青春世博,精彩中国”为主题的2009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上,交大学生实践团队的“世博家庭旅馆的标准化管理”项目,针对在世博住宿极端高峰期间上海市住宿床位空缺将超过40万张的问题,提出了“世博家庭旅馆”的构想,旨在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和建设成本的基础上缓解上海世博会旅馆客房压力,同时促进文化交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四、以多重保障贯穿始终,提升社会实践安全系数
学校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保障工作作为社会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一是组织上,学校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安全保障值班,联系各支实践团队报送安全日报;二是制度上,制定《暑期社会实践安全保障制度》和《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应急预案》,细化安全保障措施;三是机制上,学校、学院(系)联动,学校关注重点团队,学院负责一般团队,互相补充;做法上,学校对各团队进行分类,根据实践地点、时间和内容,设立A、B、C三个安全等级,A为最高,需重点关注,同时根据实践地天气、治安状况等随时进行调整;设立24小时应急电话;值班员每天18点之前以短信、电话等形式搜集各实践团队的安全状况,整理后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