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2008-04-14收藏

  3月2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邀请2006年和2007年参加“三支一扶”的校友重返母校举行座谈,共话扎根基层一路甘苦,交流工作和生活所得所感。他们远离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拒绝了优厚的薪资待遇,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农村的广袤土地。

  自2006年上海市推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共有百余名毕业生同学积极报名,27人成功入选,其中6名同学当选为上海市“三支一扶”优秀典型。

  工作当中,他们勤学苦干、踏实奋进,工作之余,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共同使“交大人”这一响亮的名字在基层民众中间口碑相传:在奉贤县青村镇人民政府工作的管?t俊,作为奉贤区唯一的参赛选手,参加了上海市“体育生活化与社区健身团队管理和发展”论文竞赛并荣获三等奖,组织成立了奉贤区“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队,扩大支扶工作的受益群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在南汇区康桥镇火箭村服务的容耀,作为村委唯一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人才,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村委干部普及IT知识,积极运用新思想、新方法协助开展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和文明创建工作,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组建健身操队和合唱队,形成健康向上的村民生活氛围。在崇明县工作的李斌,组织创建了“我们在崇明”专题网站,举办中秋联谊会,号召发起“爱心基金”活动,通过担任崇明团县委共青团论坛的援助联盟版版主,为广大团员牵线搭桥、排忧解难。还有在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实验室第一线生产工作的张华林,在南汇区周浦镇周东村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政治工作的张生等等。

  3月28日,学校召开2008年“三支一扶”信息发布会,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委、校就业中心有关领导和老师以及有志于服务农村基层的在校学生200余人参加。上海市“三支一扶”优秀典型,李斌、容耀两位校友就在基层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做了专题发言,在校学生代表向全校毕业生发出“到农村、到基层、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的倡议,校就业中心主任刘建新副处长、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何勇老师及市教委学生处田磊老师分别就相关政策和举措进行全面介绍并对同学们的提问给予详细回答。

  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三支一扶”工作,由校领导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做好相关培养、考察和选拔工作。学校自2005年底就出台了对到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奖励的文件,每年对每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1000-3000元的奖励金,同时在户籍、升学及国家助学贷款等方面结合国家有关政策予以优惠和照顾。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