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四项举措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2009-12-09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着力搭建志愿服务工作平台,构建多方协作机制,依托青年志愿者组织,积极引导和组织青年学生参与上海世博会及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在校园服务、社区共建、扶贫支教、助残活动、大型活动、赛事服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品牌项目,每年组织志愿者提供累计超过2万人次、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在城市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一、打造明星社团,倡导校园志愿者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守望”临终关怀协会的志愿者们每周坚持去医疗服务中心为临终前的老人们给予心灵的慰藉,他们积极倡导临终关怀、关注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命有尽头,关爱无终点”的诺言;上海交通大学“爱的承载”春运服务队坚持在上海火车站开展春运志愿服务已有十年,天寒地冻不能阻挡他们的热情,他们用真心的付出,传播志愿者精神,换取旅客的方便与笑容。在上海交通大学,类似的志愿服务明星社团超过20支。学校还着力打造优秀的志愿者管理团队,将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位为“志愿者的志愿者”、“志愿者文化的倡导者”,专注于搭建志愿服务舞台,凝聚志愿服务力量,鼓励同学参与志愿服务。学校青志队成立14年以来, 在同学中间、校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获得了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社会主义十佳好人好事、2008北京奥运会上海地区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智力助残“优秀集体”、上海市志愿者先进集体、第七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等众多荣誉称号。

  二、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注册分级制度

  学校积极探索志愿者激励措施和管理模式,优化志愿者评价体系,设计并推出志愿者注册和分级制度。借助学校优越的校园网络条件,通过网络注册的方式,建立起大学生志愿者的网络虚拟家园,给志愿者们提供一个分享体验,共享快乐的平台。学校根据志愿服务经历和成效,推出五星级评审方式,将志愿者分为五级,通过学院评定、志愿者本人申请、学校组织专项答辩会和综合评定等方式,评选优秀志愿者,促进同学争当“五星志愿者”,不仅有利于挖掘志愿者典型,也为大型活动选拔优秀志愿者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三、营造良好氛围,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

  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播撒爱心,传递温暖,弘扬和谐文化。在校内,以服务学生为日常工作内容,开展系列志愿者活动。迎新志愿服务活动、“调剂市场”等活动都在新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校外,以“关注应该关注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口号,带领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包括APEC贸易部长会议,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及赛事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学校48名同学参与到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此外,学校还组织了民工子弟小学助学、“兴家”义务家教、上海科技馆义务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良好的氛围影响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学校深入人心,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弘扬社会新风。2009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开始招募,短短一周,报名的同学就超过6000名,截至2009年10月,报名人数已超过10100名。学校还有1000余名同学加入中华骨髓库,6名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四、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优秀志愿者传承引领作用

  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学校注重挖掘先进典型,带动和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多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学校涌现了如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项世荣、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李安民、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方曦、陈恩桃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在学校的支持下,被社会誉为“打工王子”的陈恩桃同学发起成立“思源社”,带领150多名大学生在社区做义工。作为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的大学生志愿者,陈恩桃在四川重灾区-灌口镇服务期间,积极联系交大志愿者团队,组织大学生为灾区群众献安心送温暖。学校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方曦2008年主动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本职工作之外,他带领志愿者积极参与希望工程义卖志愿者、环保志愿者、消防志愿者等活动,以优秀西部志愿者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2009年,方曦作为上海大学生的唯一代表,以最高票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