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八项举措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2010-07-16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贯彻中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精神,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学校基层党的建设。

  以科研组织为单元,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载体。根据基层学术、科研组织形式的新变化,在支部建在系(所)的基础上,学校把支部建在最活跃的、最基层的学术和科研组织单元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让党的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学术、科研等中心工作,让党员在学术、科研等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出成绩。

  以精英人才为目标,发展海归教师和学术骨干入党。学校根据“海归”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组织留学回国人员研修班等研讨活动,帮助“海归”教师了解国情、党情、市情和校情。在学院基层,院长、书记亲自做“海归”骨干教师的“入党领路人”,将党的工作融入生活。该项工作开展两年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胡卫生教授等知名教授学者先后加入了党组织,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以“创新示范工程”为载体,发挥品牌项目辐射引领作用。全校支部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方式,以“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示范工程”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师们“感兴趣的、正在做的、关心的、需要的”活动。通过“结对共建”、“创先争优”等活动,扩大党员参与面,在组织生活方面找到了新鲜的兴奋点,在支部发挥作用方面找到了着力点,焕发了支部活动的活力。 

  以“培育”工程为途径,实施支部书记轮训。学校把基层支部书记作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努力把党性强、有感召力、有奉献精神的学科骨干、师德标兵选配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支持他们在教学科研一线、重大项目组织的复杂工作中发挥作用,鼓励他们锻炼成长。从2010年起,学校党校每年举办2期“基层党支部书记”专题研修班,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校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轮训一遍,拓宽工作思路,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支部建设。

  以“主题式”组织生活为方式,加强支部活力建设。学校鼓励各基层党支部立足本单位实际,按照“事业引领的平台、心灵沟通的平台、助力发展的平台”三个建设方向,围绕本单位发展中的重要目标及中心工作,积极申报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一流”为主题的组织生活。申报的项目涵盖学科交叉、科研、奉献世博的社会责任等各项主题。申报方案紧扣教书育人中心工作,贴近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现实,内涵丰富、鲜明特色、活泼形式,大大提升支部活力。

  以二级单位党组织为抓手,“集体领导、共同负责”。学校制定、修订《上海交通大学学院(系)领导班子工作条例》,坚持“党政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确立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地位。院系党政集体领导、共同负责的体制机制在实践中运转良好,在保证学校各项决策有效贯彻执行,促进形成院系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近年来学校基层组织建设一条重要经验。

  以多方资源为基础,建立校院两级“基层党建创新基金”。学校和学院分别筹措资金,设立了“基层党建创新基金”(百万),对基层党建创新工程予以经费支撑。基金重点支持:优化基层支部设置,鼓励将支部建在学科团队上;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开展主题组织生活,增强支部吸引力;抓好领头人,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员意识和责任感等。为学校内涵建设、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建章立制为方法,建立基层党建的制度保障体系。基层党建需要好的机制,制度保障是关键。上海交通大学修订2003年制定的《上海交通大学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条例》,新制定《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条例》、《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条例》、《关于加强在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等三个条例。落实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六大计划、两个工程中的党建工程,明确学院工作的机制,规范党政联席会议机制,界定书记院长的职责;明确基层教职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加强对支部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完善建设的职、责、队伍、保障和机制,解决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