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三项举措扎实推进研究生支教团工作

2012-12-28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团中央号召,鼓励青年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2001年组建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开始,至今累计派遣十二批志愿者(70名免试直升研究生的应届本科生和4名在读研究生)奔赴西部开展扶贫支教工作。这些志愿者在校期间大都担任学生干部,有着有丰富的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经验,在西部开展志愿服务期间,获得了所在地区和工作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扎实推进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学校推出三项举措,鼓励与保障研究生支教团用实际行动服务国家,为祖国西部基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全面落实激励保障,解决学生后顾之忧。为保障研究生支教团全心投入教学与服务,在西部热土谱写新时代的青年奉献精神,上海交大从各个方面落实研究生支教团的激励保障工作。一是学业保障。支教团成员除在服务期间保留一年学籍外,本科毕业生先办理入学再办理休学手续,在其大四期间选定研究生导师并制定培养计划,提前选修研究生一年级的部分课程;服务结束后,支教团成员编入入学时班级学习,完成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如期毕业。二是生活保障。志愿服务期间,学校给予支教团成员一定的生活补贴及交通补贴;校团委派专人作为支教团的联络人和支教团保持紧密联系,关心志愿者在服务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此外,做好“一送一迎三慰问” 工作,即在志愿者出征时邀请校领导、部处领导与家长代表一同送行,激励志愿者奉献精神;在志愿服务期间做好“节日慰问”、“生日慰问”和“校领导服务地专程慰问”工作,让志愿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志愿者返校时,做好迎接并召开座谈会总结工作经验。三是后期培养。志愿服务结束后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支教团成员除可优先选留为辅导员,也可安排到校内各职能部处或校外单位挂职锻炼,作为干部储备人才继续培养。

  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引领支教团踏上教师岗位。为帮助支教团学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顺利过渡到西部地区教学任务中,在每年新一届支教团成员选拔工作完成后,校团委牵头为支教团成员组织统一培训,包括新老队员交流会、教学实践、拓展训练、医疗卫生讲座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其适应能力,教学能力及其他能力。一是邀请支教团参与交大教学发展中心午餐会及教学工作坊,在和资深教师讨论、分享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二是要求支教团赴交大附中、附小听课试讲,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实践,以使支教团成员尽快适应新工作岗位;三是利用交大深厚的体验式培训工作基础,鼓励支教团成员们参加并学习体验式培训等素质拓展训练,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带到西部去,注重素质教育,引导正确价值丰富课堂实践,真正地为当地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作出贡献。

  积极开展联系对接,以支扶带动当地全面建设。以支教工作为突破口,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学校与西部农村地区积极联系对接,扩大高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当地教育及其他事业进一步全面协调发展。学校联系云南省洱源县,充分利用师生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等平台,开展“一对一,手拉手”志愿服务活动,并在洱源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13年,针对洱源县农业经济为主的特点,学校计划派出7名学生骨干,组建包括水专项相关项目的研究生在内的支教团赴云南洱源县开展志愿服务,并以此为起点,带动更多科研项目及校友资源赴滇。

(责任编辑:王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