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凸显自身教育优势,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创新与转化,满足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需求,有效增强教育服务潜质、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通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培养并输送高层次优秀教师、服务西部教育发展、拓展教育研究与决策等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地方及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学校结合自身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向上海市教委提出服务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十四点建议,为具体的教育服务活动提供宏观指导。学校与上海金山、虹口、闵行、浦东新区、普陀、南汇、嘉定、崇明、松江等10多个区县建立了教育全面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辐射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地区,与江苏扬州、浙江宁波等多个市、区、县也立全面的教育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共建附属中学、向区县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等形式,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实施教师教育计划,培养并输送高层次优秀教师。学校积极开展“4+1+2”教师培养模式实践,即4年本科+1年教育实践+2年教育硕士(或学科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多种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大量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提升学历层次。从2007年起,学校与区域教育局和学校(包括中学和区县教育学院)合作,开展真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研究生层次培养工作,有序推进青年骨干教师进入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层次学习深造,通过教育硕士I(面向高级教师以下职称的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教育硕士II(面向具有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或校长)、教育学博士(主要面向中学骨干校长和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培训班四种培养模式,提升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以适应上海市经济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拓展教育服务领域,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学校引领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发展战略,以培养国内优秀校长和教师为目的,积极参与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成立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不断整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资源,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创新型教育人才发展共同体,建立服务于上海教育高端人才发展的整合与支持系统。学校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开设培训课程、搭建远程培训平台等措施,积极开展上海市教研员素质提升与拓展工作,不断为区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注入力量。学依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积极承担全国中学校长与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业务;面向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开展新农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发挥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优势,建成上海市学前教育领域、特殊教育领域与儿童艺术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中心和科研基地。在市教委的支持下,成立上海市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师资2000余人次。
――响应国家战略,服务西部教育发展。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为导向,积极支持西部教育发展,通过教育支援、教育培训等有效途径,为国家西部教育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学校积极参与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负责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把服务西部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培训计划上向西部倾斜、自筹资金为西部“送培下乡”、中心教师全面参与西部校长培训工作、支持教育部的西部校长培训项目。学校还与新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确立支援合作关系,为新疆和云南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学校选派优秀师资积极支持西部高校建设发展,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灾后教育重建,在心理辅导、教师和校长培训、教育规划等方面发挥学校优势,为西部教育持续发展注入力量。
――开展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决策与发展。长期以来,学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和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直接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各项方针、政策、规划的制定工作,不断提升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决策咨询能力。学校叶澜、钟启泉、丁钢、霍益萍、熊川武等一批教育专家学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有效提升学校对教育发展的决策咨询能力。学校积极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创新中国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近期在学校各方努力基础上所形成的华东师范大学版《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向上海市领导进行多次汇报,并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韩正,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等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这在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学科发展,提升学校教育实践与创新的实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服务教育发展的能力。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