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服务社会发展为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思想,通过完善志愿者队伍管理、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构筑数字化志愿服务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学校志愿者队伍建设水平和质量。
――完善志愿者队伍管理,拓展志愿者队伍服务范围。学校成立志愿者服务总队,不断完善志愿者队伍组织结构和服务制度建设。学校创新志愿者服务队伍管理模式,规范志愿者服务管理,拟定《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管理办法》,统筹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各项管理工作,在规范保障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各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校志愿者服务机构的组织安排下,学校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活动项目,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学校志愿者队伍参与了上海科技馆、闵行科技馆、交通安全、兴家义务家教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承接了非洲银行理事会、女足世界杯、及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等高规格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下,各项志愿活动都取得了健康持续的发展,这在拓宽学生参与范围,提高参与效率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共近4,000人,服务时间也超过20,000时数,学校志愿者服务范围得到不断拓展的同时,也为学校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完善志愿者服务架构,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学校在成立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基础上,组织设立67支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并以"服务校园、奉献社会"为工作指导,每年提供各种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近200次。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伍已覆盖全部院系,并形成服务层次多样,辐射带动广泛的志愿服务总体架构。目前,学校志愿者服务项目已涉及西部支教、环保科技、交通安全、骨髓捐献、无偿献血、心理咨询、大型赛会等不同专业化领域,学校志愿者服务项目也具有参与人数多,服务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自2007年以来,学校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约12000人次,约占全校学生的40%以上,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达6小时以上,为此学校志愿服务活动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认可,并获得了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地区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贡献奖、"2008年度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活动表扬集体"等称号。这也都为学校下一步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激励与指导。
――建设支援者服务平台,打造志愿者数字化服务体系。学校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建设志愿者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志愿者注册、招募、管理、认证等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学校依托志愿者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档案,定期向其所在院系反映志愿活动服务情况,形成志愿服务履历,充实大学生素质拓展电子认证证书,在不断提升志愿者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效率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有效途径。志愿者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有效提升志愿者活动各环节的公开性、透明性,为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提供服务。学校依托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学校交通安全、翼飞扬志等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和团队化建设。目前,学校已有1000多名学生通过服务平台进行志愿服务的网络注册,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这都为学校志愿者队伍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