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着力提升院校合作 层级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08-11-13收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上海在环境科学研究的两支重要力量,以及上海市环境领域的核心智囊,长期以来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优势互补、积极合作,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了全面深度整合双方的科研力量,以整体互补的优势服务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环境的和谐发展,华东师大和上海环境科学院于10月24日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决心以深度合作理念为指导,在既有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研整合力度,着力提升科研合作层次,主动服务社会发展。

  一、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指引,加强优势互补,构筑综合服务平台

  华东师大资源环境科学学科群拥有比较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拥有一个中国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支以2名中科院院士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力量,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积极服务政府宏观决策,为区域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上海环科院在区域环境科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该院成功构筑了服务环境管理和环境治理的发展构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咨询、规划、管理、监测、工程等相关服务部门,成为了区域环境保护领域的生力军。

  以此为依托,双方决定,充分利用华东师大学科门类齐全、资源范畴宽广等特点,结合上海环科院业务能力精湛、研究领域深邃的特点,形成有效的优势互补效应。华东师大资源环境类学科众多,关联带动效应强劲,使得双方合作领域宽广、合作前景充实,学校在资源环境、河口海岸、生命科学、化学、城市生态等诸多研究领域都与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领域直接相关,双方决定,在今后的合作中充分拓展学科参与层面,积极服务区域环境保护和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华东师大法律类学科、管理类学科、商业类学科在环境法律参与、环境规划管理、环保产业发展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也为双方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内容,推动校、院合作的纵深化和产业化方面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同时,以上海环科院的专业化、纵深化研究为依托,构筑校、院层面的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促使参与双方的科研层次进一步提升,交流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在此基础上,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积极态度,全面提升合作层次,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在常规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技术、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文献资料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共同在构筑校、院合作交流综合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自身科研实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二、以科研合作项目为依托,拓宽研究领域,提升区域服务能级

  华东师大与环科院在科研项目层面上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双方就共同参与开展了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浦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为淀山湖水环境的可行性、黄浦江上游水环境容量及综合治理规划方案、上海市区污水治理战略方案等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随后,双方又开展了《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研究,形成了包括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截污治污技术、河道水质修复技术和污染底泥资源化等相关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受到了中央和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鉴于在相关领域有着长久的合作经历,双方决定,以研究项目为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方合作开展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崇明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国家“863计划”《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城镇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构建和植被功能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黄浦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预报与河网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研究,都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功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持续的推动作用。

  随着双方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合作层次的不断提升,近期双方又一起参与了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与预警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崇明生态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双方决定,进一步以这些科研项目为依托,围绕淀山湖蓝藻水华预警、控制,崇明生态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与建立等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发蓝藻控制应急处理处置成套技术,建立预警预报示范平台,形成相关技术体系,提升淀山湖水环境和崇明岛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能力。

  从上世纪80年代黄浦江水环境的治理,到当前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生态岛综合指标体系研究,双方合作的科研领域在不断拓宽,科研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功能也在稳步提升,不断加强。

  三、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提升合作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为环境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华东师大和上海环科院长期以来,不仅积极参与区域环境保护基础理论层面的有关研究,为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咨询信息,同时也开展了大量应用层面的科学合作和研究,为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直接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从黄浦江、苏州河的水域治理与环境管理到崇明生态岛的构建,双方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提升双方合作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在时刻瞄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需求的同时,双方还积极展开多项对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预见性研究,在上海生态城市建设、崇明生态岛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淀山湖富营养化防治、长三角区域环境联动、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低碳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在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全局协调发展意识的基础上,双方也在努力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十五”期间,双方共同承担了景观水体微生物与酶强化净化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此项合作成果总体鉴定已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在这样一种合作战略和理念的指引下,双方从2005年开始共同承担了上海市科委“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崇明岛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崇明岛数字生态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利用》,系统提出了有关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前瞻性规划建议和具体规划策略,研究成果已被上海市政府和崇明县政府广泛吸纳和采用。2008年,以环科院为第一承担单位、华东师大为第二承担单位共同申报的“苏州河梦清园景观水体生物净化关键技术研究”已通过终审,在景观水体生物净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景观水体净化提供必要保障,获得了市科委等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近期双方又共同承担了上海市环保局立项的滴水湖引水河水质净化技术研究,有关此项课题研究正在有序开展。

  通过在以上研究领域的积极合作,华东师大与上海环科院成功构筑了双方合作的综合平台,有效推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了研究水准,增强了服务能力,凸显合作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外,作为学校推进学科融合、提升科研服务能力的组成部分,华东师大与上海环科院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实质性的合作,这必将促使双方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为国家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