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向研究型、国际化的学院发展

2008-09-24收藏

  华东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教师教育始终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最大的竞争优势。1980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教育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教科院”)。进入21世纪以后,教科院将发展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国际化的学院”,并采取了积极措施大力推进。在研究型、国际化建设方面的进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学科发展为核心推进研究型学院建设

  一是确定有利于建设研究型学院的科研大方向。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在发展教育理论上,教科院倡导教师瞄准国际前沿,密切关注国内最新教育理论成果和前沿理论问题,在这一广阔的理论空间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形成各自鲜明的研究特色。目前,教科院的研究已经初步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出现了“新基础教育”研究、理解教育研究等理论流派,在课程研究、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学、教育叙事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领域都有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学院在科研方向上也进行了取舍选择,坚持学院的研究特色,主动暂时舍弃不擅长的研究领域和有碍教师形成各自鲜明研究特色的研究项目。

  二是建设合理的学术梯队结构。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自建院以来就有十分关注梯队结构的合理分布,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领导教育学、教育政策学、教育伦理学等二级学科,并以此为依托建设了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这是该院学术竞争力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目前,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也在采取各项举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关注“70后”的青年教师,学院希望通过若干年的重点培养和扶持,能够成功推出10名左右已经形成各自鲜明研究特色和重要理论研究成果的青年教授。如此一来,学院的发展就有了强大的后劲。此外,学院也在探索实施教师休假制度,每3年休假一个学期。

  三是培养善于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主张: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大学之间区分的边界在于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上;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上,研究生课程需要的是教学大纲,而不是教材。为此,学院动员全校每一位博士生导师编制博士生课程大纲和讲义,明确每个单元和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个做法在全国各地的教育学院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十分重视把握每一位学生论文开题的质量,通过各种学术论坛平台邀请海内外学术前辈为研究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讲座。在全国众多的教育学院中,有将近一半院长是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毕业的。

  (二)以科研合作为依托推进国际型学院建设

  进入新世纪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在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进程中,确立了一个重要方向,即:只与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教科院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求质量不求数量,求实质合作不求声势响亮。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的马太效应已经基本形成,许多国外大学纷纷到校寻求与教科院开展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充分利用与国外大学建立的密切合作关系,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一是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的合作关系,引进优质的原版课程,既让学生不出国门就享受了到国外的名牌课程,又使来校授课的国外教授感受到了全校研究生的高质量。二是通过深入的跨国学术科研合作,努力推进学校教育学术科研与世界前沿研究保持同步。该院认为,所谓的“一流”,概念较为空泛,教科院的学术科研不追求一流,而是要求每位教师要有和国际前沿教育学者进行对话的实力,要争取与国际前沿学术领域同步发展。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努力在学术研究方面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积极面向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需求,参与各类教育实践服务。

(责任编辑 吴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