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全面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

2008-03-12收藏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17所试点高校之一,经过一年多的校内外调研,在征求教授、专家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建立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倾斜机制,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的学科导师,实行弹性招收机制,允许相关学科导师根据学术科研需要,通过院系向学校申请第二个、第三个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以此支持重点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改进硕士研究生校外推免生办法,发挥推免生工作在选拔创新人才工作中的导向作用,精心组织优秀生源的校际交流与系际交流,推进跨学科推荐,促进学缘交叉、学科交叉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吸引兄弟师范院校优秀推免生到我校攻读硕士学位,学校每年组织人员到国内兄弟院校进行招收外校推免生工作的宣传。2008年外校推免生报名人数比2007年增加10%。

  二、建立新型研究生资助体系

  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体系,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学校形成了包含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各级各类研究生单项奖学金、研究生困难补助金、院系研究生培养基金和导师基金等奖项的新型奖助学金资助体系。研究生考核指标涵盖专业学习、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等内容;健全研究生“三助”体系。每年累计有1500名研究生获得“三助”岗位,既对研究生予以了有效资助,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优化研究生培养的类型结构

  压缩学术型研究生,扩大专业学位培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建设MBA、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其他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全面启动为上海市基础教育服务计划,实施为上海市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层次计划,全面推进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实施的“4+1+2”硕士培养计划,全力打造具有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特色的专业学位品牌。

  四、重点关注研究生三项创新能力

  一要着力提升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能力。连续四年成功实施研究生海外研修和参与国际会议的资助项目,促进研究生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通过国家公派研究生留学项目和学校相关配套举措,保证了30%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或国内访学经历。二要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营造学术论文“重质不重量”的体制机制氛围,鼓励研究生在国内权威刊物和国外重要刊物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目前研究生对学校SCI贡献率达56%,CSSCI贡献率接近50%。三要着力提升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改进与完善研究生公共课程,强化语言和科研能力训练,对理科研究生增设科技论文写作、科技查新、数字文献检索、大型科技仪器使用等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对文科研究生增设数字文献检索、常用统计方法等应用性课程,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奖助学金的覆盖面达到100%;基本落实了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基本完善了研究生的“三助”工作;基本建立起以学业评定为主导的动态调整机制。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