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有关部署,上海财经大学开展体育大联赛系列活动,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迎接2007年上海特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以立足校园、面向全体学生为办赛方向,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为基本目标,把学生体育大联赛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有效举措,认真组织,抓紧抓好,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通过举办学生体育大联赛,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已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氛围。
一、实行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积极构筑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体育课目前设有17个专项,涵盖现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休闲娱乐体育等项目,特色项目如健美操、瑜伽操、野外生存、高尔夫等,学生可根据自我需要,有选择地参加专项学习。学校还将运动训练、早操、课外活动纳入课程管理,提高了运动训练、早操、课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资源,将学生野外生存与拓展训练纳入教学内容,加强了学生生存能力、有氧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将女生2000米、男生3200米健身跑列入每学期必考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开发现有资源,在晚间和周末开设体育课,扩展了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选课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和终身化。体育教学不断注入新成果、新元素,形成了内容新颖、教法独特、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
二、实行校园体育建设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学校组织倡导与学生社团自主活动相结合
学校已经成立了17个学生体育社团,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棒垒球、游泳、舞蹈、跆拳道、野外生存、自行车、台球、有氧操、空手道、时尚运动、头脑竞技、轮滑等协会和俱乐部。在工会、团委、体育部的积极指导下,社团活动如火如荼,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三、创办特色活动,建立校园体育品牌项目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特点和兴趣爱好,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不断创新学校群众性健身活动的机制与模式,已经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校园体育品牌活动。
一是体育文化节。学校逢单年举行体育文化节,每届从3月开始,11月结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以“传播体育文化,增进师生健康”为主题,突出健身性、娱乐性。
二是“新生杯”系列比赛。为鼓动广大新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学校每年举办新生杯系列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网球赛、乒乓球赛等多种比赛项目,进一步推广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氛围。
三是奥运校园行系列活动。一年来,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上海财经大学“奥运我最IN”知识竞赛,在校园内广泛地宣传了奥运知识。
四是趣味竞技大赛。以趣味性、健身性为主题的竞技大赛主要包括四项内容:趣味拔河比赛、双人戏珠、集体蛙跳、齐心协力走。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校园体育氛围,并传播体育文化、弘扬运动精神,从而掀起校园开展运动的热潮
五是裁判知识培训。为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理论认识,学校结合运动项目,聘请了体育部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乒乓、排球、篮球、网球等项目的裁判知识培训。
学校通过采取这一系列举措,以学生体育大联赛为载体和抓手,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从而锻炼和培养他们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促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和全面推进,使以学生体育大联赛为主体的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联赛,快乐的联赛,时尚的联赛。从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情况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良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三年平均合格率达到98.17%。学校男女学生肺活量、握力、五十米跑、立定跳远、BMI指数、握力、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高于上海市普通高校学生的平均指数。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