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财经大学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帮助特殊学生群体健康成才成长

2008-04-21收藏

  上海财经大学对在学习、生活、交往、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特殊学生群体倾注更多关爱,着力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使他们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重大身体疾病学生、心理抑郁和异常学生、网络成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因违纪受过处分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教育、管理。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三个一”,即为他们当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档案,确定一名朋辈学习伙伴,制定一份成长计划,进行逐个指导与教育,并对这些信息严格保密。学校研发了覆盖各类学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学生录入信息、学生卡登记、特殊学生情况登记表三个途径,加上辅导员审核,在学期初实行全面普查,及时更新,全面掌握特殊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实施动态跟踪。学校还运用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会这个工作平台,组织有关方面专家、领导、教师和辅导员定期分析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工作中,学校分阶段有重点地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服务教育。如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法学院发挥离退休老同志老教授作用,从精神上、情感上帮助困难学生。老领导、老教授每年帮助困难学生44人,奖励优秀学生20人。会计学院和外语系党员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子”,从学业帮助、就业指导等方面帮助特殊学生群体。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帮困助学体系,2007年共计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124人次,资助金额1256万元,实现了不让一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

  学校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关心和帮助特殊学生群体的暖流在校园传递。学校把四月定为就业辅导工作月,五月为心理健康宣传月,九月为经济困难学生援助月,每学期初为学习成绩落后学生谈话周等。学校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开设了就业心理学、求职技巧等课程,对就业困难学生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积极疏导和化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西部就业和担任志愿者。从2006年起,学校实行扶贫扶智扶心三位一体的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不仅通过资助体系解决学生生活困难,还通过为这些学生购买教材、学习辅导材料以及开设免费提高班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克服自卑心理,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帮助下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5级学生殷红出生在内蒙古农村,生活并不富裕,但她参加了“爱在财大”捐助活动,连续两年资助安徽山区一名小学生读书,先后获得了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和国家奖学金。她说,生活在充满爱心和关怀的和谐校园,有一种集体的力量在推动着自己向前走,让自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