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不仅仅是为人处世之基本伦理,更是财经类大学生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品德。作为一所以培养创新型、外向型和复合型中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特色的建校90年历史的上海财经大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长期坚持把诚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特色内容常抓不懈,特别是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后,更为上海财经大学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起了新的标杆,使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又充实进更多赋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新要求,也使学校的学生诚信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做法是:
一、将财经职业道德建――诚信建设工程列入学校“十一五”创新人才培养十大工程之一,统筹部署和规划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在制订“十一五”规划过程中,将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解和细化,特别要求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牵头组织财经职业道德建――诚信建设工程的分解落实工作,以指导今后五年的诚信教育工作。认识到:开展财经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强化诚信是职业生命的观念,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要重视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大力加强诚信他律与自律机制建设和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广泛开展以学术诚信、考试诚信、就业诚信、还贷诚信、网络诚信、生活诚信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签名活动 诚信承诺,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提高大学生的信用水平,使“诚信立人”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标准,在待人接物中信守承诺,善待他人,豁达宽容。使学生真正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体系。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从学生身边细微之处着手
针对全国不少高校在考试和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上出现的考试作作弊和欠还助学贷款现象,上海财经大学在考试和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上明确提出“双零目标”,狠抓落实。2006年3月,114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向全校发出倡议:做到“考试零违纪,还贷零违约”双零目标,作为校诚信教育的量化目标。在近两年进入助学贷款还款期的所有学生中均履行合同正常按季分期还本付息,目前无人违约,受到经办银行好评,上海市的有关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为上海财经大学赢得了良好声誉。连续三年,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考试违纪率低于万分之五。2007年教育部专家组在进校对上海财经大学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期间对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诚信品格和优良学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把新生教育当作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环节和奠基工程
在新生教育中使诚信理念先入为主、关口前移,贯彻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全程。如学校开学典礼上,组织全体学生宣誓:“厚德博学,经济匡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文明诚信上财人”。庄严的仪式教育让学生一入学就进行一次思想的洗礼。学生工作部(处)精心制作《新生导航》并发给新生人手一册,字里行间渗透了诚信意识。所有通过“绿色通道”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全部在《承诺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向银行和学校表达自己诚信还贷的决心与承诺,实现贷款零违约的目标,表达积极参与社会、学校公益活动和回报学校、社会的愿望。
四、探索建立诚信教育的良性机制,把诚信教育常态化、系统化
学生工作部(处)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综合测评,作为奖学金和各类荣誉评比的必要考察因素,同时把各院系学生的诚信表现的整体情况作为考核各院系所群体工作实绩的指标之一。学生工作部(处)和校团委还组织了“影响上财学子的30句诚信名言”征集暨征文活动。为了收集并宣传既具有经典性和历史性、又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对上财学子产生积极影响的诚信名言,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名言推荐活动,2200多人次浏览了网络主贴,最后大家投票选出了30句诚信名言。另外,还一共收到了68篇以“诚信伦理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或以散文的形式记述“影响过你,或正在影响你的诚信名言”的故事;或以学术性论文的形式,以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角度对“诚信”问题进行了学术探研。为配合此活动,相关专业的老师还开出了“信任研究基本书单”,收录信任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些经典著作,组织辅导同学阅读,引导同学们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践行诚信道德。2006年6月,校报刊出“诚信”专版。2007年,学生工作部(处)制作了“影响上财学子的30句诚信名言”书签,还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定“共建大学生信用档案”联名书并组织学生代表诚信宣誓;在校园内举办诚信教育巡展等。
五、运用多中载体,积极营造“讲文明、讲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工作部(处)和校团委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围绕诚实守信作专题报告,一些学术类的学生社团还结合践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了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演讲、竞赛活动。各院系也结合实际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金融学院和国际工商学院制作了以诚信为主题的DVD光盘,召集辅导员老师和新、老同学面对面交谈,通过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诚信还贷;会计学院把知名博导教授请上学生讲坛,以学者的风范言传身教,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诚信的内涵和实质;法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与大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要求学生履行助学贷款合同,遵规守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则通过网络传媒工具如QQ、MSN、BLOG等等建立与学生的畅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学校团委、学生会每到期末考试,都要在每个教室的黑板、走廊橱窗等开辟专版,大力宣传“考试守纪律,做诚信财大人”,已经连续做了6年,取得了很好效果,也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好评。
六、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贯穿诚信教育内容
(一)在学生帮困工作中抓诚信教育。在办理助学贷款时与每一位贷款学生签订还款承诺书,以此来敦促贷款学生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履约践行,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为每一位贷款学生发送学校致贷款毕业生的公开信,进一步增强贷款学生的信用观念和契约意识,希望学生珍惜个人信誉,珍惜母校荣誉。与贷款环节中涉及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推进诚信教育。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贷款经办银行、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道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社会环境对即将毕业的贷款学生开展诚信与就业专题讲座。结合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实施,进一步密切联系经办银行,与银行经常性地举办一些金融方面的诚信讲座,拓展银校合作范畴,建立银校良好的合作关系。
加强贷款毕业生还款确认书办理的督促和检查。体现在毕业生办理离校循环手续的时候,学校在简化离校环节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助学贷款确认的环节必不可少,每一个获得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必须填写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以此约束贷款毕业生。对于毕业生上交的还款确认书,学生工作部(处)协同学院(系、所)、就业指导中心一一核查,确保填写内容真实、完整、有效,确保毕业生和贷款银行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二)在毕业论文和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中重视诚信教育。学生工作部(处)重新修订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颁布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从政策制度上引导和激励约束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学术领域的危害,从思想上抵制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学校还在学生毕业生论文环节增加了预答辩制度,并安排专人从学术网站上对毕业生论文的题目、关键词等进行搜对,杜绝毕业生论文的抄袭现象,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让毕业生受到学术诚信的思想教育。
(三)在就业环节抓诚信教育,让学生诚信地走向社会,展示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良好的精神风貌。首先学校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对学生提交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以及社会履历等专门由辅导员进行审查和甄别,从源头上堵住学历和简历注水。其次,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做诚信社会人的主题班会,组织毕业生讨论,分清是非,让毕业生不仅以优秀的成绩走向社会,更要以优良的道德和综合素质参加工作,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最后,针对毕业生的毁约现象,学校加强了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工作并从服务机制上约束学生慎重选择用人单位,教育和引导学生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由于学校各方重视,组织有力,措施到位,在2007年由盖洛普调查公司发布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最终排名中,上海财经大学不仅取得了全国高校第三名的高就业率,而且还以毕业生良好的社会信誉赢得了更多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青睐。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