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大胆探索和尝试校企合作共建新模式,在青年教师中推行“力行计划”,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煤炭企业基层一线进行半年或一年的锻炼,为青年教师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平台,现场解决煤炭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学校已先后推荐18名青年教师到3家企业挂职锻炼。
——坚持“按需选才、优中选优”的选拔机制。学校紧紧把握煤矿企业高端人才短缺这一现实,积极推荐专业对口的青年教师到西部、到煤矿生产一线挂职。所选拔的青年教师主要从事采矿、瓦斯防治、矿井安全等煤矿重大问题研究,立足学校学科优势,与企业面临的突出难点、重点问题挂钩。教师孙彦景在挂职期间,对所在霍州煤电集团李雅庄矿井下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性调研,并据此完成了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监控和瓦斯抽放泵站远程集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同时,学校着力推选理论知识扎实,且有一定科研成果的优秀青年教师到煤企锻炼。学校首批选派到霍州煤电集团的4名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2人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1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3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校青年基金重点资助。其他挂职教师中,有5人入选校第八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坚持“全程跟踪、加强监管”的工作原则。学校成立“力行计划”领导小组,承担与合作单位的联系、接洽、沟通、确立意向、人员选派、过程管理等工作。主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先后多次带队赴企业了解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情况,听取挂职单位意见,组织对挂职教师的考核等。每批培养对象派出前,学校都要召开挂职锻炼经验交流会,学校主要领导和新老挂职教师相互深入交流思想。分管纪委工作的领导与挂职人员进行岗前廉政谈话,做好拒腐防变工作。
——坚持“实践锻炼、服务企业”的合作目的。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主要担任矿长助理、总工助理、厂长助理等职务,既能掌握全盘信息,又能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教师陆菜平在担任曹村矿总工助理期间,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日志制度,培养了5名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 “回采掘进”科研实践创新小组,带领技术人员开展了系统的矿压规律监测研究;开办了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培训班,对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主皮带的集控等监控进行了现场操作培训并提交了技术改造方案。同时,挂职教师立足企业实际,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挂职教师共与挂职单位开展合作科研项目5项,项目金额318万元,获得山西焦煤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开展各类讨论、培训近30场,发表论文10余篇。
由于挂职成效显著,在保持与山西霍州煤电集团、河北省测绘局、河南煤化集团合作的基础上,今年又有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临沂矿业集团、新汶矿业集团等多家单位表达了合作意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