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校内力求广泛深入 校外尝试交流联合

――河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立五年成绩斐然之二

2008-03-21收藏

  就在前不久,河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度过了它的5周岁生日,目前全校已有700多名学生加入。协会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会演等,并且有自己的会刊和网站。

朋辈心理辅导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

  据河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主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刘伟强介绍,朋辈心理辅导是协会中影响较大的活动,每学期举办几次,每次有几十人参加。在活动现场,同学们先是两两配对,就预先设定的话题进行讨论,继而分组讨论,最后由辅导老师点评。

  “比如有关责任心的话题。”刘伟强说,“同学们会在现场就自己对责任心的理解畅所欲言,互相评论对方的观点。最后辅导老师会对大家的观点以及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为大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河海大学心理辅导教师刘取芝认为,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形式。朋辈辅导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辅导对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剧辅助公共课

  心理剧社是河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中很重要的团体,已经完成“蜕变”的小张正在为它工作。小张来自西部农村,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封闭,平时不愿与同学交流,他觉得是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决定加入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寻求帮助。“我还记得那次面试,”刘伟强说,“他在回答问题时,腿都会紧张得发抖。”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最终吸收了他作为自己的会员。一年后,这位少言寡语的同学喜欢上了话剧表演,不仅自己创作剧本,还参演了很多剧目。“他现在是协会心理剧社的负责人。”刘伟强说。

  去年,由协会承办的“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南京江宁大学城吸引了16所高校参加。不仅如此,在他们的努力下,心理剧已经进入课堂,在思想道德修养全校公共课上,每一位同学参与心理剧的表演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同学们表演的心理剧场景虽然简单,但不失主题;语言诙谐,但不失思考。

辅助和预防是协会最大的优势

  在河海大学,有一些同学本着解决心理障碍的目的加入心理协会,但真正称得上心理障碍甚至疾病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多数同学只是有不少烦恼。

  对于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刘取芝的看法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烦恼有三类:人际关系处理、职业生涯规划和两性情感。因此,刘取芝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最大作用和优势是辅助和预防。

  “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各种与心理有关的活动中,不仅是解决自己的烦恼,更重要的是给更多的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刘取芝说,“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同学们也学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两性情感的正确办法,这在无形中也避免了心理疾病的发生。”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坚实基础

  河海大学目前已建立由大学生心理发展研究中心、院级心理辅导站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保健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的基层组织和依靠。

  每一届新生报到后,心理协会就协助研究中心对新生进行健康普查,为研究中心积累第一手资料。如果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心理协会成员作为信息员,把具体信息迅速反馈给辅导员或者院级心理辅导站,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将进行及时的干预。

  “在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误解。”刘伟强说,“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加入心理协会。”在协会会员发挥信息员作用时,有一些同学们也会怀疑他们“打小报告”,甚至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不过,一旦了解或者加入到协会,这种误解就会消除。刘伟强介绍,协会还需不断地宣传和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同学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刘取芝说:“从理论上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会影响到心理辅导的效果。”因此,河海大学大学生心理研究中心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到临近的南京医科大学进行专业培训,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走向全国联合

  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河海大学提出,每一位在校生都应该成为心理健康协会的会员。事实上,心理健康协会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但是,在范围扩大的同时,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强,如何让这个大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是从事该项工作的学生和老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无疑是该项工作的重要推行者。在河海大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其功能定位不仅在协会章程中作出了规定,而且在学校党委文件中也予以明确,例如允许心理剧走进课堂。同时,每年数万元的专项经费为心理健康协会提供了资金保障。去年,河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先后获得江苏省“十佳”学生社团和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的称号。

  刘伟强发现,1998年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协会或者类似组织,可是一直缺少全国性甚至区域性的“心协”联盟。基于此,河海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7年12月联合其他高校共同建立了“中国心协之家”以及“讨论吧”、QQ群、博客、公共邮箱等,试图为大学生“各自为战”的心理互助组织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目前,该联盟已经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100多所高校大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参加。

  现在该联盟正努力联系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希望能正式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心理协会交流平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 薛丽华)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