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南大学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

2021-10-15 来源:江南大学收藏

  江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拔节孕穗”关键时期,大力推动红色革命文化、时代文化、实践文化、网络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努力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思想引领,传承伟大精神。以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贯通其中,结合专业特点拓宽红色文化学习路径,通过开展“真人图书馆”“文化反哺”“学术修养”等精品学术文化活动,立足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发挥专业课程特色,提炼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将理论学习转变为青年学生的主动参与、叙述、讲授和表达,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培育青年家国情怀。以“第二课堂”建设为平台,开展“梦想公开课”“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故事”等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培育、形势政策宣讲、时政热点传播等平台建设,开设“宝哥说”“江南友约”等课程。以班团一体化建设为抓手,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争做新时代青年”“贯彻法治原则,信仰永在心中”“厉害了,我的国”等主题班会团课、研讨微课,开展“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一个运行机制;解读价值内涵,举办一门道德课程;纪念特殊时刻,缅怀一段红色历史;线上线下互动,开发一套网络载体;树立青春榜样,培育一批先锋典型”的“五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引领青年学生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修养。

  唱响红色旋律,融入时代内涵。邀请全国“时代楷模”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校宣讲,“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来校巡演;编排军旅题材舞蹈《同行》等,累计举办100余场“红色江南”报告会,帮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体悟红色文化的魅力。以“红色”为底色打造“特称团支部”,自1996年成立“瞿秋白特称团支部”以来,已建成包括“张闻天特称团支部”“雷锋特称团支部”“王选特称团支部”“蛟龙号特称团支部”等特称团支部55个。通过邀请革命先辈后代来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编排校园红色情景剧等,开展情景式“红色革命文化互动微课堂”,将红色力量蕴于党团支部建设,打造鲜活的教材、育人的课堂、实践的载体。

  创新组织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组建“江南大学博士科技服务团”,连续13年奔赴全国8个省14个市县开展服务地方产业实践活动,推动地方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红色教育+社会调研”的综合社会实践模式,培育“红粉笔”西部山区支教、新农村经济创新创业调研、少数民族地区及农民工普法教育等实践项目。组建“红色革命文化宣讲团”,赴福建古田、贵州铜仁、重庆等地,走访调研革命旧址、红色村落、老区产业发展及企业现状,了解乡村振兴进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探索大学生理解、认同、践行爱国主义的有效路径。与地方人武部结对共建,成立高校“民兵连”,通过国旗班升旗仪式、护校拉练、“我是一个兵”分享交流会、民兵文化沙龙等活动,在全校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筑牢网络阵地,彰显校园风采。以网络思政为主战场,采取“互联网+”教育模式,融新媒体新技术、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于一体,推动校园新媒体联盟、网站集群建设,整合校园视频和网文资源,打造网络名师、网络评论员、“网络红客”队伍。统筹推进微博、微信、专题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媒介平台,打造“江南学子”“江大青年”等主题教育网站,搭建“e江南”网络服务互动平台,建设“筑梦江南”“笃学网”等学习资源网络发布平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网站集群,推进实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完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支持机制,重点建设“学在江南”“创江南”等一批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遴选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文化工作室,探索培育网络“名篇名作”及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工作机制,引导青年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互动讨论、深入交流,汇聚网上正能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