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南京农业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2008-12-17收藏

  南京农业大学始终将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改革、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农-理、农-工、农-经、农-管交叉发展的思路,努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使专业布局由产前向产中和产后延伸;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专业和应用型专业,重视发展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使本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农、理、经、管、工、文、法多学科专业格局。在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战略,全面强化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已经建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校级品牌、特色专业21个,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本科专业。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校基于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先后三次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四个结合,即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保持专业特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体现了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构建了“三平台必修、四类型选修”的柔性课程体系,并通过开设系列概论和通论课程,较好地实现了“宽口径”的构想。三是按科类设置了跨学院的科类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跨专业、跨学院课程与内容设置的难题。四是构建了以“三大训练+素质拓展”为特征、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五是注重素质教育,初步构建了具有农科特点、融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六是实行了弹性学制、奖励学分制度、主辅修制度、转专业制度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与个性。

  三、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94门,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学校将教材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并实施了《教育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奖励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十五”以来,学校主编出版国家级等各类规划教材100余种。

  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改革。启动并实施了新一轮“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大力倡导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型教学。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倡导多媒体辅助教学,85%以上的必修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不断推进教学工作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搭建了“本科生数字教学平台”,在校园网上展示校内外精品课程715门、各类视频资源100多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先后投入3800多万元,建成了农学实验站、园艺实验站、畜牧实验站等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并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建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3个,满足了教学实习的需要。二是将40个教学实验室整合为23个校、院两级教学实验中心,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有序、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三是强化实验教学,凡理论课中实验课时满18学时的,均单独设课、单独考核;目前全校开设的489门实验课程中,87.7%的课程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四是狠抓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探索并建立了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体系,本科生必须通过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方能毕业。五是严格执行专业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报告的“三文制度”,加强毕业论文全程管理,确保论文质量。六是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003年以来,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资助了1400多个SRT项目,全校学生受益面超过40%,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学校建立健全了包括教学建设、教学规范、教学运行等方面的70多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观摩与名师示范、教师进修和在职攻读学位、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等制度和措施,为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学校长期坚持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1980年开始,连续28年坚持开展期中教学检查;从1986年开始,连续22年坚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从1994年开始,连续14年坚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从1997年开始,连续11年坚持领导听课制度,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