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大学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胡锦涛总书记“5•2”中国农大座谈讲话精神和温家宝总理给浙大学子的回信精神,以“实践成才•青春报国”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经各部门、各院系的广泛发动和周密部署,共已组建各类社会实践小分队1000余支,逾万名师生将在暑期结合进一步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结合重大事件纪念、结合继续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回信精神、结合服务西部开发、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内容,奔赴各地开展政策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在走村入户中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
对大学生来说,基层农村是最好课堂。今年,为配合“深入浙江百县千村”新农村服务计划的开展,全校预计将有超过800支实践小分队深入全国各地社区、农村、学校、企业车间等基层一线,开展诸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等宣传活动和“三支一扶”、农民信箱应用推广等服务活动。学校还将组织选拔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到浙江、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的社区和农村挂职主任助理或以其他形式开展挂职锻炼实践活动。同时,浙江大学始终关注着四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将组建10余支实践小分队再次深入汶川、北川、广元、彭州等地震重灾区,继续开展“情系灾区,爱心圆梦”系列志愿接力、结对服务活动,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绵薄之力。
二、要求大学生重实效,在创新创业中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
对大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是核心能力。浙江大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始终全面要求大学生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克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自身素质。今年,在总结“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前两期经验的基础上,浙江大学与浙江省工商局合作,隆重推出了该计划的第三期培养工程,聘请了包括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劳模、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在内的12位优秀“浙商”担任社会实践导师,在通过“学徒模式”亲自指导104位在校大学生“徒弟”参与企业创新和创业的同时,还将为浙大学生提供200余个企业高层实习锻炼岗位,希望在实战的环境中帮助大学生感知市场、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还要求每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更要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就近就便参加在基层农村的就业创业实践活动,以“求是创新”的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供扎实有效服务。
三、鼓励大学生长坚持,在服务社会中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
对大学生来说,服务社会是人生价值。浙江大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始终大力鼓励大学生把个人追求与国家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基层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坚持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今年,围绕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与杭州市共建和谐杭州示范区、与舟山市共建海上浙江示范基地的社会服务大格局,将有上百支实践小分队自觉参与其中,开展例如志愿服务、企业结对、创新论坛等形式的服务活动,巩固、完善、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大学生挂职锻炼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海外交流实践基地等服务社会的平台和载体,更长期、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为了纪念浙大西迁办学70周年,学校也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感恩“第二故乡”,计划组织30余支实践小分队和100余名包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学员在内的优秀学生骨干分赴浙江龙泉、江西泰和、广西宜州、贵州湄潭等“西迁办学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新农村调研和实践服务活动,大力推进服务西部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