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优势,坚持特色,务求实效
努力开创定点扶贫工作新局面

2013-11-25 来源:规划司收藏

  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浙江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半年多来,浙江大学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有关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精神,把定点扶贫景东作为学校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学校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建立了保障机制,多举措快速启动并全力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实效。同时通过依托挂职干部,不断将定点帮扶工作辐射到普洱市,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浙江大学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定点扶贫景东工作,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带着感情扎实抓好各项扶贫工作,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保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成立了定点扶贫景东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林建华担任组长,常务副校长吴朝晖担任副组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地方合作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农学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明确由地方合作处负责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7月下旬,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党委副书记任少波率团到普洱、景东进行考察调研,看望挂职干部,并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扶贫工作开展。

  二是理清思路,科学部署。浙江大学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对口扶贫景东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调参与国家扶贫工作意义重大,要求全校上下扎实有效做好扶贫工作。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大学-景东彝族自治县扶贫工作规划(2013-2015年)》,明确了景东扶贫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和工作思路。吴朝晖常务副校长主持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全面部署各项任务,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制定了2013年工作计划,明确今年实施的2项调研任务和16项具体工作。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工作。为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了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保障帮扶景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面推进。

  二、深入调研对接,制定扶贫规划

  为加快推进对口扶贫工作,3月初,浙江大学率先组团赴景东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调研。调研组考察了景东基础教育、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与云南省扶贫办领导、景东县党政领导深入商讨了扶贫工作的思路与路径。3月下旬,景东县党政代表团赴浙大访问,双方进一步商议并初步确定了定点扶贫具体工作。

  在调研基础上,学校编制了《浙江大学-景东彝族自治县扶贫工作规划(2013-2015)》和《2013年浙江大学扶贫景东彝族自治县工作计划》,突出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求,明确了从景东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浙江大学优势,以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山区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在基础农业产业、干部人才培养、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智力支持、科技帮扶和医疗服务等形式开展定点扶贫的工作思路。

  三、全面深入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1.启动智力帮扶计划,把智力支持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一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选派两位优秀干部到普洱市、景东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分别担任普洱市市长助理和景东县副县长。两位挂职干部秉承浙大人求是创新的精神,不辱使命,兢兢业业,踏实奉献,为推动挂职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工作作出贡献,得到了挂职地党政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是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组织专家到普洱市、景东县开展帮扶工作。截止8月底,学校已组织6批30多名专家组团来普洱市、景东县开展调研考察,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并选派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担任景东县人民政府顾问,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景东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选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鲁兴萌、余东游、陈再鸣三名教授担任景东县蚕桑、食用菌、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首席专家,为景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支撑。6月中旬,三位首席专家通过景东实地调研向景东县委、政府递交了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全面指导产业的规划与发展,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思路。

  三是根据教育部要求,组织来自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多名专家召开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建设方案专家咨询会,为普洱茶学院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浙江大学专家组还深入普洱学院调研考察,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

  2.启动人才培养计划,把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工作着力点。人才资源的匮乏是阻碍滇西地区发展最大的瓶颈,浙江大学通过多项举措不断推动当地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学校帮助普洱市委组织部联系落实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定期赴普洱为全市干部开办“普洱大讲坛”,并已邀请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两位专家分别给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了两场精彩报告,反响强烈。

  6月初,2名景东县后备干部已赴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和学校团委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分别任处长助理和书记助理);6月20日,第一期26名景东党政干部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开展12天的学习、培训。除量身定制的理论培训课程外,学校还组织培训班的学员赴湖州、金华、建德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地调研考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为支持景东医疗水平的发展,5名景东县青年骨干医生将于9月中旬赴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提升医疗水平。此外,学校还邀请了景东县部分养殖大户和农村合作社负责人到浙江学习考察现代农业发展。

  浙江大学结合景东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的开班情况,选派知名教授、专家进行授课。6月下旬,黄祖辉、何文炯、周玲强、阮云星四位知名教授在景东县人民会堂为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作了4场专题辅导报告,听众超过1500人次。同时,浙江大学将在景东党校设立干部培训远程教学点,结合景东党校的开班情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景东党政干部的素质和业务能力。7月中旬,学校还选派了32名优秀学生干部赴景东13个乡镇开展为期15天的挂职锻炼工作,帮助乡镇干部提升电子办公、信息化公文处理能力,积极推动基层干部培养和基层工作发展。

  3.启动农业产业发展帮扶计划,把科技帮扶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农业产业是滇西地区的主导产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关键在于科技帮农、科技惠农。5月中旬,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学院、动科院组成的农学类专家组赴普洱市、景东县实地考察调研蚕桑、现代农业、林下资源、畜牧业等产业,指导农林畜牧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专家组成员还分别给县、乡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大户等进行了3场科技培训,培训人员超过450人,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6月下旬,学校组织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工学院、地方合作处等单位的8位专家,赴普洱市、景东县开展帮扶工作。专家组深入到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协会、水稻制种基地、蚕桑种植基地及泡核桃育苗基地等开展实地调研,指导产业的科学化发展,并与市、县主要领导进行座谈,畅谈产业发展思路,还重点就未来校地共建的扶贫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进行商讨、论证。

  为进一步提升景东农副产品知名度,帮助寻找新的销路,学校还联系多家浙江企业前来景东实地考察调研,采购农副产品。同时,联系了浙报集团旗下的“窝里快购”网络销售平台,将免费帮助景东销售各类特色农副产品,积极推动景东特色农副产品走进浙江市场。

  4.启动教育事业发展帮扶计划,将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作为工作的动力点。

  浙江大学采用“走进去、送出来”的方式,培训景东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 7月底,浙江大学选派了外语学院专家赴景东,对全县150余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进行理论与教学方法培训,提升教学水平;浙江大学还将组织15名景东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杭州进行为期12天的学习、培训,预计将在9月中下旬派出。校长们在杭期间除理论学习外,他们还将赴杭州知名的中小学,开展跟班学习、交流教学方法等活动。

  为树立爱生重教标兵,激发景东县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浙江大学在景东设立了“浙江大学求是奖教金”,每年出资10万,奖励50名优秀教师;学校还设立旨在帮助景东贫困学生的“浙江大学求是助学金”,首批10万元的种子基金已经开始启用,将定向资助50名景东籍高考成绩优良、生活俭朴、积极上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浙江大学还在景东设立了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点,学校每年将派出6名优秀大学生赴景东开展为期一年的义务支教活动,第一批6名大学生已经在景东县银生中学开始支教活动。7月下旬,学校在普洱市、景东县分别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20余名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到普洱、景东开展了为期10余天的爱心支教、三支一扶等活动。6月下旬,学校组织了部分浙江大学海外校友和浙大在读研究生到景东举办英语夏令营,帮助孩子们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普洱市、景东县争取社会资源,开展改造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化教学仪器,建立电脑房、图书馆等公益活动。7月底,浙江大学向普洱地区各县区捐赠了25万余册总价值500余万元图书,所有图书均已在开学前发放到全市各中小学。这些赠书极大地丰富了普洱市教育系统图书种类,为全市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知识信息。与此同时,学校挂职干部还通过个人努力筹集到了30万元社会公益资金,将定向帮助景东一中修建图书馆,帮助太忠乡中学改造师生饮用水工程。

  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精心指导下,在云南景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浙江大学普洱景东定点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新阶段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继续认真贯彻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有关精神,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深入当地实际开展针对性工作,不断激发景东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发挥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定点扶贫工作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工作推动有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景东县定点扶贫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冰洁(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