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作为承担十一运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高校之一,在十一运期间承担846名赛会、700名城市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为切实做好十一运志愿者服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志愿服务任务,山东大学实施多项措施组织动员并保障师生积极参与十一运志愿服务。
――设立志愿者组织机构,统筹志愿者服务工作。学校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十一运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思路,解决关系志愿者服务运行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商讨解决问题。学校进一步制定完善学校志愿者管理考评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各学院志愿者工作和参与的志愿者进行考核评比,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将全运志愿者工作纳入对各学院的年度考核,对在工作中组织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追究责任。
――做好志愿者的各项保障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为志愿者提供学业保障。教务处会同团委认真排查志愿者服务时间与正常教学环节相冲突的地方,协调各学院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理论课程,跨学院、跨专业课程,可采取补课、课下自学、提交论文等灵活形式完成;实验课程,低年级学生补修,高年级学生无法参加下学年的重修,安排补课;服务期间涉及考试的,采取灵活方式,提前或者延期考试;根据实际情况和志愿者的要求具体安排教师的辅导、答疑工作。二是为志愿者提供生活保障。学校相关部门切实解决服务期间志愿者的住宿、餐饮和交通等问题,并根据服务内容和工作强度,核发一定工作补贴。
――大力实施激励措施,强化工作落实。一是将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考核并将志愿服务经历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和推优入党等方面予以体现。对在培训以及服务期间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情节程度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二是加强对十一运志愿者工作的督促检查,强化对志愿者带队团干部、辅导员的培训,切实增强工作的执行能力、应急能力和协调能力。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选树典型、推广模式、交流工作、改进不足,营造人人争相为十一运作贡献的校园氛围,全方位提升十一运志愿者工作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