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山东大学更新办学理念加强规划 努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2010-04-23收藏

  山东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找准办学定位,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国际国内背景和高等教育本身的背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办学要突出质量与特色,努力实现“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办学目标。

  ――围绕新的办学目标,更新四大教育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教育教学关系上以学生为本,在办学上以教师为本,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本位的“人本教育观”。二是坚持发展的理念。发展理念有两大新要素,即“质量发展是最好的发展,特色发展是根本发展”。学校把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促进大学的发展确立为学校新的发展观。三是坚持国际化的理念。要用国际眼光审视学校的发展,分析学科的发展水平以及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找准差距。学校的发展以“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作为过渡,最终达到“世界水平”。四是坚持创新的理念。创新不仅指科技创新,还包括思想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综合性大学,最具备全面创新的条件。

  ――建设最有德性的大学,树立高等教育的八大主流意识。一是树立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的主流意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大学间进行区分的标准,一流的大学有一流的成才率。二是树立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永远的中心的主流意识。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具有不受冲击的稳定性。三是树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永恒主题的主流意识。教学质量是指包括提高生源质量,师资队伍质量,教学理念质量,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全面的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最根本的。四是树立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龙头工作的主流意识。师资队伍、原创性、创新型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三者结合起来构成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不搞平均主义,是效率选择。五是树立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的主流意识。教授就是大学,选聘好的教授、留住好的教授和培育优秀师资队伍永远是大学的头号工程。六是树立学术追求是大学的灵魂的主流意识。追求学术主要指的是学术创新,要以追求的精神对待学术。七是树立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的主流意识。把改革尤其是把制度创新作为大学发展的动力。八是树立服务是大学管理的目的所在的主流意识。管理的意义就是为学生的成长、为老师的科研创造条件,管理本质上就是服务。

  ――加强规划,科学发展。确立以学术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后,经过反复论证,学校制定了未来五年山东大学的学术振兴行动计划,计划分49个主要项目,确定责任单位和协作单位,明确规定了项目完成的起讫时间。通过计划实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者队伍,产生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培育2-3个有代表性的学科,形成“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在科研上实现三大变化。即对科研的评价由过去的以量为主转向以质为主;科学研究从以前的单兵作战转为集团作战,实现“大师+团队”的科研模式;学术研究从以学者的个人兴趣为主转向服从国家需要。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术振兴计划实施之后,学校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按照“十、百、千”的目标建设。院士数不少于10人,“百”是指“长江学者”、“杰青”、“泰山学者”及杰出人文社科学科带头人等杰出人才的数量不少于100人。“千”是指选拔和引进1000人左右的中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各学科的学术骨干。三是着力打造学术平台。努力增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实验中心的数量。整合学校的资源尝试建立工程技术研究院,使其成为整个工科、技术类学科成果转化的一个基地。组建山东发展研究院,直接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四是加强物质条件建设。五年内使每位老师都有一个独立的研究空间;规划教师公寓,关心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加大科研及学术平台所需要的物理空间建设和规划。五是创新管理体制。探讨在校部机关实行“大部制”;在各学院之上实行学部制,由学部统筹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冲破学科壁垒;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调动老师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改革学术评价制度,从以量为主转向质和量并重。

  观念是先导,计划是措施,二者有机统一,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最终实现“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目标。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