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武汉大学充分发挥校庆纪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与启迪作用

2008-12-16收藏

  今年是武汉大学建校115周年,也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70周年,武汉大学在校庆纪念活动中,以学术和文化为载体,力避铺张与奢华,通过举办“珞珈讲坛”等一系列高端学术活动,使得广大师生获得了丰厚的精神与文化收益。

  一、崇尚学术、尊重学者,精心推出“珞珈讲坛”,全力打造学术品牌

  为了给广大师生搭建一个传播学术的高端交流平台,2004年,武汉大学就启动了“珞珈讲坛”的筹备工作,学校在“珞珈讲坛”的筹备之初,就将讲坛定位为国内外新思想、新学术在学校的最重要的发布阵地与传播阵地,论坛本着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在内的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顶级学者来校交流学术前沿,使其成为在国内高校中有着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宗旨,旨在为学校师生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报告。

  经过长达四年的筹备,在校庆115周年之际,武汉大学精心推出“珞珈讲坛”。12月29日,“珞珈讲坛”在武汉大学充满着浓厚学术气息的老图书馆举行开讲仪式。顾海良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他强调了大学的根基所在就是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内在精神,并希望“珞珈论坛”能够以高品味的学术报告进一步传承武汉大学优良的学术精神,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顾海良还表示,欢迎广大同学推举、引荐大师,只要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学者、大师,学校将“不管这位大师在世界哪个角落,都要把他请到珞珈讲坛”,赢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欢迎。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作了“珞珈论坛”首讲。李德仁院士以“论地球空间信息大众化服务”为题,从网络技术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广义的空间信息网格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世界各国在构建一体化全球对地观测系统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绩。他特别提出了中国以及武汉大学在地球空间信息服务中所作出的一系列开创性探索与取得的国际领先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投身学术的激情。

  11月30日,著名法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昌先生为师生作了“珞珈讲坛”第二讲。他报告的题目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论纲”。马克昌先生报告中体现出的深邃思想、严谨的理论,使师生们深感受益匪浅。

  副校长李清泉、黄进分别主持了“珞珈讲坛”的首将和第二讲的开讲仪式。

  二、追忆历史、凝炼精神,以纪念西迁乐山70周年为主题,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

  1938~1946年,武汉大学迫于日军侵略,西迁乐山。乐山8年,武汉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12位院士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取得了艰苦卓绝而辉煌的办学成绩。

  武汉大学115周年校庆以纪念西迁乐山70周年为主要内容,将总结、凝炼、弘扬乐山时期的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并内化为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校庆115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出发点与落脚点。为此,武汉大学以公演由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大型校园话剧《西望乐山》作为115周年校庆的重要活动,用排演话剧的形式来纪念武大西迁和校庆,改变了传统的纪念活动模式,开创了国内高校校庆形式的先河,更重要的是,这种师生主动参与的纪念方式给人启迪:通过追忆历史,让学生在参与校庆的活动中不断探寻并领略大学的内在精神。

  党委书记李健、校长顾海良等对话剧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对话剧中所弘扬的“乐山精神”及其对广大师生的教育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作为高校校庆活动的创新之举,这部由武大师生自编自演的校园话剧用艺术的形式生动地诠释了“乐山精神”,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部话剧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精神不仅对于高校师生,而且对全社会都具有振奋精神、励志人生的作用。

  同学们表示,这种纪念方式耳目一新,物理学院2005级李英男同学说,“这部话剧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诗篇,它尽情演绎乐山往事,诠释乐山精神。家国大事、儿女情长、苦乐交织,那份心酸和浪漫、坚毅和执着,令每一个观看者为之动容。”文学院2005级杨华荣等学生表示:“看了话剧,我要说,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先辈们的精神,只要我们心中还有那永不熄灭的武大魂,我们依旧能担当起兴盛武大的重任!”一位母亲专门带着上初中的孩子来看这场话剧:“孩子一直想考武大,想让孩子看看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武大的学生是怎样奋发读书的。”

  三、推进教育创新,以校庆为契机,增强对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提升学生的学术视野

  武汉大学在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中俭朴节约、力避奢华,重点突出百年名校的学术和文化两大主题,让学生在参与校庆活动中获得最大的精神和文化收益。

  校长顾海良在校庆的多个场合向同学们阐述了“乐山精神”的深刻涵义。他说,“乐山精神”是一种教育报国、不畏牺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兼容并包、严谨求实,造福乡邦、服务社会的精神;其核心就是“尊重学者、崇尚学术、育人为本、教育报国”。他寄语广大同学,要以宣传和学习“乐山精神”为切入点,不断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提升学校的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校庆期间,武汉大学还举办了商科教育115周年暨经济学系建系80周年庆典,庆祝谭崇台教授执教60周年暨谭崇台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了以“海纳百川,交流融合”为主题的武汉大学第四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并借校友返校之机,先后成立了“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富宁奖学金”,以奖励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在进行《西望乐山》演出基础上,学校还编辑出版了《乐山的回响――纪念武汉大学西迁乐山70周年文集》,制作了《烽火西迁路――纪念武汉大学西迁乐山70周年图集》、《永远的感召――纪念武汉大学西迁乐山70周年电视专题片》等纪念性图文及视频资料;学校还举办了一系列老校友报告会、演讲会,使学生从校友亲身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中接受更加生动鲜活的爱国爱校教育,进一步明确他们今后人身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武汉大学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庆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校庆纪念活动的参与者与受益者。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