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学院“烛光领航计划”6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从4月11日起在全校全面实施“烛光导航工程”,动员教师尤其是优秀专业教师、名师、学者一对一指导帮扶学生,进一步健全教师联系学生、关爱学生、培育学生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6年先进经验凝炼育人真经。“烛光导航工程”源于生命科学学院自2005年开始施行的“烛光领航计划”。该院选择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教师担任“领航师”,将全部本科生纳入领航师的指导范围,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突出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从入学到毕业,每名领航师带领4至5名学生,从学业、思想、就业等方面全程“贴身”辅导,一对一指导学生选课、实验、科研、毕业设计等,教师以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专业优势和时空优势言传身教、疏心导学。“烛光领航计划”实施6年来,学院学生政治思想稳定,一批批本科生踏上“烛光之旅”,每年80%的毕业生入读名校研究生,十余人被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烛光导航”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高度重视“烛光领航计划”的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将“烛光导航工程”纳入2012年学校工作要点,学校主要领导、学生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多次到生命科学学院专题调研“烛光领航”计划,多次组织职能部门、学院(系)负责人及师生座谈。学校召开了“烛光导航工程”现场会,大力推介了生命科学学院“烛光领航计划”的经验;出台了《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实施办法》,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烛光导航工程领导小组。学校在给院系部署“硬任务”的同时,也给出了“硬指标”:烛光导航师每带一名学生每学期计2个学时的工作量,考评优秀者,应给予适当奖励,担任烛光导航师的经历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每年评选50名优秀烛光导航师,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导航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烛光导航工程”撬起育人杠杆。各院系将烛光导航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度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教师座谈会、专职干部会和学生座谈会,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既因地制宜又精心组织,不断探索烛光导航工程的长效机制。基础医学院拨出20万元推进“烛光导航工程”,规范了学院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全院公开聘请了成长导师、发展导师和朋辈导师;电子信息学院将“烛光导航工程” 与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大学生科研立项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利水电学院遴选教师、知名校友和企业家分别担任专业导航师、生涯规划导航师、科研指导导航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计算机学院全院教师踊跃报名,66名教师经遴选成为导航师,指导327名学生,学院还专门制作了《计算机学院烛光导航工程导航师工作手册》和聘书,发放到每一位导航师手中;电气工程学院依托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和班主任工作机制,由各结对教工党支部推荐符合任职要求的教师、或聘任符合任职要求的自荐教师担任烛光导航师,突出专业对口、点面结合,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全程指导和个别指导。经济与管理学院则分三个层次施行烛光导航工程,既有开放导航师、全程导航师,也有班级导航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施行教师答讯值班制度(officer times),以行政导师为补充机制重点推进烛光导航工程,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待学生来访;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在班级导师制度的基础上,为每3-4名本科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本科生提前“享受研究生待遇”。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