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设实验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09-05-05收藏

  华中科技大学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着力创新育人观念,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立了具有独立建制的启明学院,致力打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生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受到社会关注。

  一、在办学观念上注重开发学生潜能

  启明学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符合条件的本科生社团、成建制班级及特长生集中起来,遵循“开放办学、机制创新、学科交叉、拔尖示范”的办学思路。在教学上努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向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转变;构建更加和谐的大学教育生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业界中去,让业界人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重要问题,开展主动实践和研究型学习;注重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合作,改变由教师设计教学框架、主宰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的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杰出人才。

  二、在生源选拔上突出学生创新能力

  启明学院生源的选拔,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从各年级学生中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学校与业界紧密合作的创新实验班、基于项目的创新实验班、各学科提高班、医工理复合型人才创新实验班、本硕博连续培养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以及各类学生创新团队的成员、特优(长)生等,均可参加选拔。学院已设置若干创新实验班或学生创新团队。08年9月初,经过选拔近千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创新团队成员、提高班学生和特优(长)生成为该院首批培养对象。启明学院的教师、教学、学生管理工作是以原院(系)管理为主,但通过建设平台、实施特殊培养计划和营造氛围,为师生开展多学科交叉和研究性学习,开展科技创新和个性发展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开放式办学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力求与外界特别是与社会、业界和国际的关系呈现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如该学院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与丝宝集团共同创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人士组成;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先生捐资2200万港币,支持建设启明学院教学楼“亮胜楼”,双方还联合创办了华中科技大学丝宝教育与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用以开展创新教育思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学院建立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实施聘任制。学院的指导教师向社会、业界和国际开放,吸引社会、业界或国际优秀人士走进学院讲坛,指导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形成高等学校与外部、交叉学科、研究与教学、学生与教师团队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

  四、在培养方式上倡导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

  学校为启明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了一系列新机制。如明确学校的各类科研、教学平台向启明学院学生开放,并保障相应经费;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选习交叉学科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等,可自主选择学校设置的任何专业;对于学生的特别创新活动提供学分;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完成一项创新性实验计划;注重学生领导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建立荣誉资格制度和优补与退出的竞争机制。

  启明学院开设的《工程导论》是第一门这样的特别课程,由杨叔子、潘垣、熊有伦、李培根、程时杰5位院士和黄素逸、吴昌林2位知名教授共同主讲,共分八讲,涉及能源与环境、太空、能源发展战略、自动化与社会、专业教育的宏思维培养以及主动学习过程与方法等,日后还会陆续开设国际、业界或社会课程。

  启明学院开课后,反响良好。学院种子班的2006级通信工程专业的胡焰同学说:“这些课非常精彩,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院士、名师的魅力。他们备课细心,准备充分,经常会有下一讲的老师现场听课,师生互相交流,气氛活跃,让人感动。”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