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党建工作促进学科发展

2008-06-10收藏

  学科建设是集学科方向、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地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党的工作,将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放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有力地推动了该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了学科建设的水平。

  一、围绕学科建设要求设置和调整基层党组织。

  当今世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也是新学科产生的源泉所在。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可为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机遇, 并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华中科技大学党委鼓励积极探索适应学科发展要求的行政机构和党组织设置形式,力图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能适应新时期学科建设的特点和需要,并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努力。

  正在筹备建设中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涵盖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生物医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为适应和推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设置了党总支,对应九个不同学科研究方向的研究部分别设立了九个党支部,并创造性的对党员进行院系和国家实验室双重管理、以国家实验室管理为主的体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国家实验室的筹备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在为提升我国光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撑方面正发挥着日益显现的作用。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为进一步适应电子新兴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发挥以大团队承接大课题的优势,党总支将支部设置形式由原来以单一学科方向的研究中心、研究所(室)为单位改为以不同学科方向的数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室)为单位。他们认为:这种支部设置方式可通过经常性的支部生活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既能够定期集中交流思想、增进人员和学科之间的了解,也有助于在学科交流中触发灵感和创新,交叉产生新领域、新课题。支部调整后,在处理科研、教学、项目管理等方面,支部书记与各中心负责人共同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探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为全系不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支部书记的威信得到树立,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得以加强。支部设置的新形式使得研究方向接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了大团队,承担国家 “863”、“973”等重大项目能力大大增强。近几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在重大项目申请、科研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现已成为国内最重要和最先进的专业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还积极探索以基于不同学科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为基础,建立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纵向党支部,把党支部建成学科建设的战斗堡垒。这样的纵向党支部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支部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保证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增加了支部的凝聚力。例如,生命学院就在全院设立了  个这样的党支部,近几年来,不仅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生累计获得国际奖励、国家级奖励十多人次,取得了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在内的出色成绩,学科建设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学院已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物理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湖北省生物(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点和12个硕士点。

  二、创设支部共建等党建工作载体,促进学科交叉、交流和发展。

  学校重视基层党的组织活动在信息沟通、学术交流、协同工作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使机关职能部门面向学科建设的主战场积极提供指导和服务。2006年以来,党委先后下发了《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创设了“支部共建”等党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党委倡议在院(系)之间、教研室之间、机关与院(系)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跨学校同专业之间广泛地建立支部共建关系,通过共建活动加强人员交往、思想交流、学科交叉及跨行政单位的团队建设,促进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新兴学科相互支撑,相近学科互相学习,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两年来,许多支部开展了共建和结对子活动,如计算机学院医学图像信息处理中心党支部在学院总支的牵线搭桥下,与基础医学院、协和医院有关党支部通过共建活动搭建起长期合作的平台。双方通过教师交流、共同申报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加强合作,获得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系党支部与校机关教务处、英语系党支部与研究生院党支部结成共建的“对子”,共同开展学科建设专题研讨,共享学科建设的信息与思路;日语系和德育系党支部与校机关国际交流处党支部结成“对子”,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外事接待翻译等工作,共同为青年教师的业务实践和培训创造条件。组织部党支部与能源学院工程热物理系党支部共建,期望通过共建活动深入了解一线党员教师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切实为一线党员提供有效的服务。这些共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提高了党组织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工作水平。

  三、围绕学科建设的各项任务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

  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申报课题、科研攻关、通过评审和报奖、教书育人、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是广大教师工作和安身立命的主要内容,学校学科建设的推进也正是通过教师的这些活动而得以实现的。院系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与保证监督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要在这些工作中去体现。党委要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内容不仅要围绕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精神、服务群众和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去组织,也要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去组织。为此,全校各基层党支部开展了许多贴近学科建设的组织生活。主要内容有:

  四、组织不同学科方向的党员教师开展学科前沿问题交流。

  通过同行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获得学术价值较高的新信息、新动态;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学术思想的碰撞、切磋和融合, 启迪科技人员的学术思想, 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促进学科的交叉发展、创立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和领域打下基础。

  五、围绕如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开展组织生活。

  如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以07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作为组织生活的主题,组织党员讨论学术带头人如何发挥核心、向导和组织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巩固、延续这一群体,为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新闻学院党总支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五年职业发展规划,落实老教授对他们的“帮带对子”,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不断加强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建设。

  此外,有的党支部还通过召开支部生活扩大会的形式,组织党员和非党员召开教育思想讨论会、研究课题项目申请经验介绍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讲评会、中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交流会、创建精品课程教学研讨会等,鼓励青年教师早日进入各级研究梯队,帮助他们建立科研方向,努力营造团结、协作、奋进的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肥沃的土壤”。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