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采取四项举措,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了一批能够肩负起时代使命的优秀学生党员。目前,学校共有大学生党支部139个,是2004年的2.4倍,大学生党员比例从2004年6月的16.4%到2009年6月的20%。2009年1―11月共发展党员2354人,其中发展学生2334人。
指导思想科学化,加强党员政治觉悟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教育、严格党员管理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关于建立和完善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理论武装见成效,全面发展添动力,成长成才上水平”为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抓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以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目标,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学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创了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还注重发挥校院两级党校的作用,融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用党的历史振奋精神,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实践证明发展,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大学生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增加,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9年6月,近80%的大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在校生党员比例达到27.7%,一大批优秀青年凝聚在党的事业中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组织结构制度化,规范党建工作秩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强化和拓宽基层党组织功能。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委组织部、学工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纳入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以“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为原则,各院系党组织按照"支部建在班上"的组织设置模式开展工作。把学生支部建在年级、班级、专业、社团,构建全方位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做到“四个严格”:严格规范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严格基层党组织书记选配、严格党务人员培训、严格工作程序、规定和要求。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党支部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健全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党员评议、评优制度;制定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学生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党员发展工作质量。目前学校有党支部414个,其中学生党支部263个,占64%,学生党支部中由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的18 人,由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的243人。多数辅导员直接担任了学生党支部书记,负责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
管理理念信息化,创新党务工作载体
传统的横幅海报、交流座谈等党务工作方式较为被动,信息为单向传送,收集反馈较难,而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开展组织党建工作,以党委学生工作部网站为网络载体,为各支部书记和党员提供一个了解最新党建信息、交流党建工作经验的平台,对各支部、党员进行远程指导和督促;各支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通过网络,利用“QQ”、“MSN”、“短信平台”等工具高效、迅捷的进行联系和沟通,党支部在平时工作时间无法开展工作的困境下,通过网站,为党员提供了解支部工作动态的窗口,为党员提供了参与支部活动的空间;建立了党员数据统计信息库,党员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即时对信息更新、替换,高效处理党员统计工作,为高效开展党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学校注重党建信息调研并开展学校级党建研究课题立项工作,通过集中申报、团队合作的方式,把学术科研与党务实践结合起来,以党建带学风,拓展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加强了支部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员意识不断增强。
支部活动多样化,增强党员学习热情
为了让学生党员准确把握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加深对党的理解,加强党员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对党的事业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学校党委等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建立党员学习中心,用于开展相关党的会议和活动,配有大量关于党建、爱国主义教育的书籍和影音材料。二是本学期开学时,各学举办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开展“追忆先烈•奋进中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观看了教育片《激励永远》;相继召开党支部书记会议,安排部署了本学期党建工作;视频学习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举行党支部书记风采大赛,展现党员干部风貌;举办2009年新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做好学生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对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坚定了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调动了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三是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发挥各学院的主动性,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相关主题学习讨论。以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心,以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