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大举措引导青年学生创先争优

2011-03-02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收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紧密围绕学校育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与青年大学生特点,出台了《关于在全校共青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推出“十大举措”。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努力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带动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共青团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性活动。

一是依托“寻找感动”计划,用身边典型教育学生。校团委结合学校创先争优过程中“感动校园党员人物”评选活动,依托“寻找感动”计划,努力挖掘在青年学生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先进典型,树立优秀学生党员楷模,并利用“寻找感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闭幕式进行表彰。目前,学校成功推出60位涵盖“挑战人物”、“忠孝人物”、“奉献人物”、“自强人物”、“热心人物”、“博学人物”等6大类的“感动人物”。

二是扎实推进“五四红旗团支部”培育计划,打造基层团组织先进典型。学校在总结2009-2010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创先争优工作,继续实施“五四红旗团支部”培育计划,遴选了20个二年级团支部和40个一年级团支部,开展为期一年的重点培育,努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着力打造一批基层团支部建设标杆,树立基层团组织建设典范。目前,各学院团委已经完成遴选推荐工作,各项培育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是深入开展“我的第三只眼”社会观察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为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全面开展“我的第三只眼”社会观察主题活动。该活动以立项团队为基本单元,以社会观察为切入点,以团组织生活会为活动阵地,以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立项团队开展团支部巡讲数量与效果为项目结题依据,进一步活跃团组织生活、建设学习型团支部、促进团建创新。目前,已立项支持社会观察团队超过100支,开展团支部巡讲活动超过300场。

四是全面实施团支部推优谈话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思想引领中的导航作用。2010年10月,校团委制定并出台了《推优谈话员制度(试行)》,规定每个学院按照学院交叉、按需组队、专人负责、骨干参与的原则,以学院团委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组建由党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推优谈话员队伍,通过实施推优谈话制度,搭建不同学院、学科及专业间学生文化与信息交流平台,锻造一支精干的推优谈话员队伍,提升团员青年思想理论水平,引导优秀共青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五是继续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批思想过硬、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共举办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根据学员来源、工作情况等,编为主席班和提高班。培训班为学员量身设计了包括理论学习、成长对话、实践锻炼、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五大培训模块,着力在校团员青年中培养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六是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完善校级学生组织临时党支部各项职能。结合校级学生组织的特点,加强对临时支部党员的教育,引导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教育基地、校团委各直属部门等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提升校级学生组织学生骨干理论水平,引领全校广大学生骨干取得长足进步,积极探索在新型学生组织建立团组织、党组织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在创先争优工作中取得新成效。

七是大力开展大学生课余科技活动,为拔尖创新学生构建成长“绿色通道”。以第二届大学生“挑战赛”为平台,组建若干大学生学术研究团队,发展大学生学术专长,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院和导师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向学术研究团队转化。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学术竞赛与成果申报,努力在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上创先争优,努力在拓宽学生成长渠道上创先争优,努力在促进学生成长上创先争优。

八是以第十一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开展大学生艺术普及教育。继续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第十五届大学生辩论赛、元旦庆典等文化品牌活动,大力开展第十一届大学生社团文化展演、艺术团队专场演出等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积极鼓励学院针对学生的情况,广泛开展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学校出台小额资金资助计划,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参与、自娱自乐,努力在创先争优过程中,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为每位大学生发展一个兴趣提供可能。

九是依托《第四纪》共青团宣传体系,浓厚活动氛围。充分发挥团属宣传阵地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第四纪》团刊、《第四纪》网络建设,及时将团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进展、理论实践成果、活动经验以及青年大学生的先进典型在《第四纪》传媒予以宣传报道,为团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十是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共青团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团委管理模式,对学院共青团组织统一命名;积极争取同级党组织支持,将团组织以及团员青年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主动纳入同级党委“创先争优”活动规划;组织各级团干部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条例》等规章制度,围绕党团关系、党建带团建等内容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培养学习型团干部,打造学习型团组织;鼓励学院团委围绕学院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探索团学工作的学院形态,凝练和打造团学工作的学院品牌。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