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多措并举,推进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积极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2009-01-23收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区域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地质、能源、资源、环境、工程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难题。从2005年至今,学校科研年度经费分别为8926万元、14525万元和19718万元,年均增长45.83%。2008年新启动科研项目399项,其中包括多项“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学校积极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改进科研管理方法,努力构建严密、健全、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切实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一、更新科研管理观念,推进科研管理创新

  学校科研工作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目标,以促进知识转化生产力为中心,不断强化“以人为本、市场为主、重视产权”的现代科研管理观念。在制订科研发展战略规划、设计科研管理制度、实施科研管理计划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导作用,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调动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以国家、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加强科研技术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充分掌握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社会市场需求信息为科研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走弯路和重复研究。同时加强横向联系,沟通协作,形成统一科研整体。采用各种手段为科研与生产搭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体和科研生产协作网络。学校还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校创建科技信息和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库,为研发决策和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支撑,加强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 实现专利申请保护等工作与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以专利保护和合同管理为重点,逐步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

  二、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促进科研管理创新

  学校建立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构建由主管校领导负责, 科技处、各院(系)主管领导和科研秘书分工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理顺体制,健全机构,实现适当分权又相对集中的管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注重适应性和灵活性, 权限明确,职责清晰,提高科研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

  学校创新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学校结合“211工程”、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引导和扶持科研机构成为市场的主体, 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 围绕项目来组合科研力量, 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负责人和研究队伍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重大的学术问题、学科建设问题、考评方案的确定上,减少行政干预和政策的随意性。同时人事、分配体系等也做出相应调整,人事制度上打破职务职称终身制,重业绩、重实效,实行评聘分开,把科研产出和工作业绩作为考核干部业绩的重要指标,分配制度上把科研成果和技术投入作为参与收益分配的要素,使有所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能够脱颖而出。

  学校改革评价竞争机制。学校改变以往注重定量和个人的科研评价机制,采取“五结合”评价体系(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对事和对人评价相结合、坚持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坚持对当期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评价相结合、坚持对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建立以合作为基础的竞争机制,保证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能加强联系和合作,并倡导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激励机制的效用。

  三、构建科研信息平台,发展科研管理创新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全局出发,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和硬件上的条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最新的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搭建集成的学校综合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学校教师、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科研信息交流、成果上报的高效网上平台。学校利用与数据库互联技术,建立开放化、模块化、参数化和实用化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新闻通知、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的实时发布,并与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让社会及时了解高校,让高校及时了解社会,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 保证科研更好地服务社会, 也使社会对科研更加支持。

  学校在科研管理中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积极做好科研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设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辅助领导层科学决策。及时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系统检查、科研人员按进度、按要求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还要帮助科研人员矫正研究方向,及时发现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鼓励他们把研究引向深入。对于国家和地方计划内科研项目要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汇报, 加强经费管理, 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保证有限的经费真正地用到科学研究上去。对横向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包装和推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加强对项目的中、后期管理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完善科研保障机制,保障科研管理创新

  学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科研保障机制,从管理人才建设、素质拓展以及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学校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懂业务、精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专业队伍,学校加强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优势,发展和运用信息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先进理论和技术手段,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者转变为学习型管理者,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还不断增强科研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简化繁琐的办事手续和工作程序,简化工作程序, 减少工作量, 减少人力物力,切实为广大师生的科研教学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科研论文3250篇,其中519篇入选三大检索系统。在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环境,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优化科研管理模式,保障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水平。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