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突出实践特色”的原则,围绕学习实践载体这一贯穿活动始终的主线和灵魂,结合学校的实际,着重研究解决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群众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共谋学校科学发展。
一、围绕“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干部队伍水平
学校党委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把2009年确定为“队伍建设年”,以此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建设好学术人才高地、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做好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养规划,强化素质,优化结构,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朝气和活力、能力和素质。
二、围绕“两个一流”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学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学科结构,突显理工学科特色,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精心组织“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的立项建设,突出“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示范性和标志性;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制订科技和科技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争取获得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努力实现科技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着力发挥行业特色优势,牢牢把握高等教育以及建材、交通和汽车三大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服务经济社会、推动行业发展作贡献。
三、围绕“育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了“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力争在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实效,争创一流本科、一流教学;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在激励机制和长效保障机制,激发研究生创新实践的热情,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价值观;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围绕科学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学校以二级目标责任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由数量到质量、由追求全面指标到注重工作绩效”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以建立节约型学校为目标,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办法,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结合学校机构调整,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促进人员分类管理,积极完善分配制度改革与设岗聘用的衔接工作。
五、围绕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
进一步完善各项依法治校、科学治校和民主治校的规章制度,推进校务公开、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倡“和谐管理”、“人性化管理”,及时化解矛盾,促进民主和谐,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着力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多方筹措资金,缓解学校办学资金紧张的压力,增加校园建设的资金与设备投入,促进新老校园协调发展。持续关注民生,认真办好师生员工最关心的实事,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治学环境和校园氛围。
六、围绕学校工作中心,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着力探索并形成转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新机制和新举措,推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展具有特色、富有活力、反映时代特征、弘扬先进文化、体现大学精神的基层党组织工作。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