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提出举全校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一手抓学生就业指导,一手抓就业信息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途径寻求并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学校坚决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大投入改善毕业生就业专用场地条件,要求全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把就业工作当作一己之责,积极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而且学校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金融危机给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学校提早布置,2008年9月向全国5000多家用人单位寄发了学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册》,11月底陆续接待580家用人单位来校主办招聘毕业生活动。同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深入21个学院,就各专业毕业生签约人数、就业困难学生情况以及各学院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学校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学校将邀请省内和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人才机构,特别是与学校建立全面合作协议的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大型企业组团来校举办招聘会。校内各单位也充分开发自身资源,举办“董事会、校友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外资企业专场招聘会”、“武汉市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及为期2个月的“网上招聘月”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如经济学院积极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利用专业就业实习基地促进学生“边实习,边就业”。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定制培养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
――开展富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成立了专业性的“职业咨询室”,在就业网站上开通了“杨老师在线”,及时解决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引导学生顺利择业。各学院也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活动,增强毕业生求职信心。如管理学院开展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企业实践、专家咨询、案例示范、朋辈辅导、个人践行”七位一体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材料学院对毕业生提出“就业信息网每天一次浏览,求职情况每周一总结,企业面试每次一思考,选择企业每家一分析,自身活动每月一反省”的“五个一”;理学院贯穿大学生全程教育分阶段、有重点的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目标教育、分类指导、推荐就业”的“四阶段”就业指导模式等。
――积极探索长效保障机制,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挂靠在学生工作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增设专门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的创业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使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日常教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在每个学生班级设立了就业信息员,及时把各类就业信息传达给未就业学生,同时将本班学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形成了学校-学院-班级就业信息渠道。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库,详细记录学生相关信息,成立了就业扶助小组,按就业困难学生的专业实行分区服务,实行“一对一”帮扶就业。下阶段,学校还将召开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建立辅导员职业指导培训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主体意识和大学生涯规划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竞争力,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