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武汉理工大学三项措施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008-12-01收藏

  武汉理工大学积极倡导“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健全组织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为了组织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项目可行性、指导项目开展、检查项目进度、评价项目绩效、组织项目验收。为了深入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院成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小组,另外还成立了以学科知名教授组成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指导小组,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编写、制定并提供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的科技创新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选派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负责创新性实验的专业指导、疑难咨询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学生创新性实验活动小组,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基本单位,以各科技小组为活动单元的科技活动团队,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与此同时,学院对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提供科研能力培养的平台。

  二、完善保障机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为了保障“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还公布一批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和配套经费。学院除国家与学校审批的资金外,配套投入专项资金资助“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同时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对在科技创新和学习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奖励办法》。《奖励办法》规定:凡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获奖者,学院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根据获奖等级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对参加各级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可在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各类先进个人或集体以及综合测评、优秀毕业生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中给予优先考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性实践活动。五年来,学校通过立项、评审后共公布了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近1000项,项目总经费300余万元。

  三、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科研、师资与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让学生尽早、尽快、全程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一是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和激励指导教师以科研项目的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来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查阅科技文献、写开题报告、做实验、搞制作。二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构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实践活动体系,尽可能获得适合自身能力发展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局限在个别优秀学生层面,而是全体学生普遍发展。三是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校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3项,获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1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8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175项,获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金1银1铜、最佳团队表现奖、优秀组织奖,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2银1铜和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