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志愿服务工作秉承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推进“责任担当教育、爱心感恩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充分发挥优秀个体、优秀团队典型示范效应,引导广大同学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热心倡导志愿服务。目前,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校园中一种崭新的时尚。
一、志愿服务推进责任担当教育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广大学生和志愿者积极开展“献学子爱心、助地震灾区”活动,通过“爱心义卖”和捐款等方式,向灾区募集资金共计70余万元。与此同时,广大学生还主动请缨赶赴灾区进行志愿服务,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武汉理工大学灾区志愿服务队”前往受灾较为严重的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小学,开展了为期20余天的心理调适及支教服务工作,之后又连续三年赴该小学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精神。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姜勋等7名学生代表学校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了奥运志愿服务当中,通过实际行动大力弘扬奥运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
在推进责任担当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湖北省抗震救灾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全国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团干部”;“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第三届中博会优秀志愿者”等一批先进集体及典型个人,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在全校形成了以树立民族自豪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为重要组成的责任担当新风尚。
二、志愿服务推进爱心感恩教育
不管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一个个温暖场景,还是武汉理工大学“屋顶小学”爱心服务队、“夕阳天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他们多年来风雨无阻坚持服务社区、服务弱势群体的行为,都展示了爱心感恩教育在当代青年学子品德素养和个性品格塑造中的重大意义。
“用献血延续生的希望,用爱心铸就温暖人间”,这是07级自动化专业李慧媛留在武汉血液中心光荣榜上的一句话,入大学以来,她已先后13次参加无偿献血。2009年,对于武汉市紫阳街街道、水果湖街道、黄鹤楼街道和武汉市残疾人服务中心的数百名盲人来说,是人生中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武汉理工大学的多名志愿者走近他们身边,用自己精心准备的“剧本”,或和着电影的旋律,或就着电影的情节,通过长达数小时的讲解,将电影中一幕幕生动场景、一个个鲜活人物,生动的呈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给他们原本黑暗的世界带去了五彩斑斓的亮色,使他们享受到了电影艺术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感动。2008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设立了“阳光储蓄、爱心基金”,仅仅一年时间,通过开展义务卖报、收集矿泉水瓶、回收废旧书报、捐献文具衣物、爱心募捐等活动,筹集爱心资金4万余元,全部用于资助社会弱势群体。而在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当中,“带走知识,留下爱心”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毕业生们在离校之前,精心挑选自己的物品捐赠给湖北省红十字协会,每年捐物多达几万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关爱帮助他人、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当中来。
在推进爱心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一幕幕场景令人们感动。“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奖”——文法学院“夕阳天使”敬老助老志愿服务队一直与老人们亲如家人,融洽和睦。获得“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的李尤则毅然选择了扎根西部,用个人的青春诠释了大爱与感恩的完整意义。“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银质奖章”获得者陈新立在艰苦的西部一呆就是两年,无怨无悔。还有理工大的“外国活雷锋”——湖北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武汉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加力布(孟加拉籍留学生),在除夕夜,毅然跳入冰冷的东湖,救起轻生的女青年。
三、志愿服务推进励志成才教育
2007年,一个叫秦豹的名字感动了无数的理工学子和湖北学子。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克服设备短缺,地形复杂的困难,依靠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硬是用脚丈量完了需要测量的每一寸土地;看到灾区部分桥梁坍塌,村民出行不便时,无数次的测地形、画图纸,四处奔走,终于换来了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的援助,为四川省汉源县的马烈乡和后域乡架起的两座象征爱心无止、情谊无止的“无止桥”。2003年团中央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全校学生积极响应,每年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人数达上百人,经过严格选拔,已有173名应届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计划项目,他们中有获团中央表彰的“全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赴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竹山县志愿者李尤;有获得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银质奖章的赴湖南湘阴县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志愿者陈新立;有武汉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贵州省“青春在基层闪光”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团、武汉理工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郎坤;郑劲更是在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后,毅然主动放弃免试读研的机会赴贵州参加西部计划。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多次被《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新华网》、《教育部简报》、《团中央简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在校学生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奉献浇铸理想、用吃苦砥砺人生”的优秀品质,打好专业基础,强化动手能力,积极投身西部基层建设,在西部广阔的舞台上点亮青春,成就自己不凡的人生价值。
在推进励志成才教育中,全校先后涌现了获得“湖北省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的理学院“星星之火”志愿服务队;“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奖”荣誉称号的文法学院“夕阳天使”敬老服务项目;“湖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的龙勇、雷辉等同学;应非洲基础建设需要而招募的援非洲厄立特里亚志愿者文成珂等优秀集体及个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正如秦豹所讲的,“做好‘修路、架桥、做学校’三件善事。”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般闪亮,就如同“无止桥”志愿服务项目招募时千人争抢报名的场面那般振奋人心,从而形成了全校学生乐于接受磨练,勇于突破自我的励志成才的校园新风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