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员参与工作格局。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二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保障就业工作机构、经费、人员、场地“四到位”,形成校党政统一领导、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各学院主动参与、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就业工作格局。
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成立由212家用人单位组成的就业工作理事会,在全国建立378个就业基地,促进学校、学院、学生、企业无缝对接,形成有形和无形、大型和小型、定期和不定期、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五个结合的就业市场服务模式,通过举办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科研项目合作、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等提供职业发展延伸服务,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职业发展教育系列课程体系,开设职业咨询室和网络咨询服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活动。举办业务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操培训,提升辅导员职业规划和指导能力。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台账,及时掌握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动态,实现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开展结对帮扶,每年帮扶成功率超过95%。
大力实施以创业促就业。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双创互融、四级链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立创业学院,建立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创业教育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嵌入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整合集聚校内外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育人机制。遵循企业生成规律,建立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园、企业孵化器、企业发展加速器四级实践平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