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推出多项举措,指导、帮助毕业生求职。目前,学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平稳,毕业生求职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各种招聘会签约有效性比往年提高,如东莞市教育局、洛阳市教育局、成都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等用人单位一次签约30人以上的情况多次出现,签约率相较去年基本持平。
――未雨绸缪,提前开展市场开拓调研工作。从2008年9月起,学校先后走访了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上海等8省市,展开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工作。一是增强就业市场开拓调研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合往年情况确定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西、海南等省区作为开拓重点地域。二是建立“学校-院系”两级开拓调研工作机制。不仅组织分管本专科生就业工作的各院系领导参与市场走访,还邀请分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各院系相关领导及专业教师等参与市场调研,并设立专项经费,鼓励院系自主组织市场开拓、就业基地筹建活动。三是改革市场开拓调研出行方式。对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接收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传统市场,由校领导或就业指导中心领导率队,以巩固、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对西南、华北等往年接收毕业生人数较少的地区,采取二至四人分组行动的方式,以开发、培育市场,宣传学校和毕业生,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主。四是将开拓范围向纵深发展。在开拓地域上,将多个省市的基层县、区(尤其是全国百强县)列入开拓范围,邀请县、区一级教育局、人事局、人才中心、重点中学、重点企业来校招聘。五是及时发布各地市场开拓反馈信息。在就业网、校内网等发布各地招聘趋势和政策,用人标准和需求,分析市场形势并给毕业生提出求职建议,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可读性。
――增加岗位需求,丰富招聘信息。目前学校已主办和协办了6场大型招聘会,召开了120多场校园中小型专场招聘会,并通过就业网提供岗位需求15000多个,使岗位总体需求不低于往年水平。学校在举办招聘会方面注重坚持“两个主动”: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地区专场招聘会,提高参会单位档次和质量,如承办“江苏省镇江市招才引智武汉地区专场招聘会”;主动发挥校友在毕业生求职中的重要作用,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母校招聘。如学校上海校友会、河南校友会、广东校友会、湖南校友会在就业市场开拓活动、毕业生异地求职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便利,并有多名企业家校友亲自回校招聘毕业生。学校还将于春节后举办首届校友专场招聘会,目前已给全国万名校友发出了邀请函。
――增强“全员参与”意识,加大毕业生推荐力度。学校通过校报、广播台等校内媒体大力宣传教职员工在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层面,校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纷纷利用一切有用资源,直接或间接给毕业生介绍工作,提供就业信息;在院系层面,普遍实行“领导分头抓-教研室承包-专业教师推荐”的互动机制,尤其是加大研究生导师在毕业生推荐中的力度,要求研究生导师“像重视学术指导一样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不少院系还设立了“就业光荣榜”,及时发布毕业生就业进展跟踪信息,增强师生的就业紧迫感和危机感。一些院系还实行了毕业生推荐奖励制度,将推荐毕业生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和个人履职的重要内容,实行经济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职工推荐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实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提高毕业生应聘录用率。一是创建高水平、优质、稳固的教育实习和就业基地。如学校与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合作的双向协议,今年9月份40名师范生首次到该区所辖中学实习,其中有20名实习生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成熟的教学技能被录用,签约率高达50%。二是推行“非师范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筛选、组织本科三年级优秀非师范生到湖北省消防总队、万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实习,通过实习提升个人素质,宣传学校非师范专业,展示非师范生良好形象,增加非师范生被知名企事业单位录用的机会。
――反哺农村基础教育,拓宽就业渠道。学校通过广泛宣传“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邀请优秀农村教育硕士代表来校宣讲、带领各年级辅导员和部分学生看望资教生走进基层实地考察等方式扎实推进“农村教育硕士和农村教师师资培养计划”,使支教人数逐年上升,优秀农村教师辈出。如2002级农村教育硕士王炜在恩施支教过程中表现优异并作为湖北省农村教育硕士宣讲报告团的代表参加了在省内高校的巡回演讲。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