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立足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和志愿服务文化的弘扬,明确工作定位,坚持“三个结合”,狠抓工作要点,专业化、特色化、宽领域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科学发展。
一是明确工作定位,坚持“三个结合”协调发展。第一,将志愿精神弘扬与校园文化精神培育相结合。学校始终将“爱心、诚信、感恩”主题教育与志愿活动紧密联系,鼓励和引导广大的学生队伍意识到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利用一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投入社会、回报社会。目前,学校志愿者协会在全校共发展了22个分会、13000多名固定会员,占全校学生的80%以上,已成为团结全校团员青年的一个新纽带,是团员青年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第二,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与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先后成立了10多个公益性社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文化的发扬注入了活力。如“圣兵爱心社”致力于资助高中贫困生、“春野环保协会”致力于城市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星星火义教之家”致力于帮助城市农民工子女补习文化等。此外,一些非公益性社团也利用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学生社团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团文化建设的结合,极大推动了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第三,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与素质学分评定相结合。学校在推行素质学分制度时,将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纳入其中。学校要求在校生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四年累计至少八次,计2个学分,并记录在毕业生的素质学分档案之中,成为评定在校生表现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各院系在年度评优时适当参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数据记录。通过与素质学分挂钩,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强,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是狠抓工作要点,专业化、特色化、宽领域全面发展。第一,以参与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为重点,不断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近三年来,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了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女足世界杯抽签仪式、第六届城市运动会、2007中国科协年会、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中博会”口译工作以及奥运会、残奥会等一系列大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先后共有约450人次参与其中,其中约18%的志愿者被授予了“优秀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以及“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第二,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学校的志愿服务在统一性中寻求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组建了湖北高校首支赴灾区心理救援志愿者服务队,并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实施心理援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心理家园。5月24日,当载着264名四川伤员的列车抵达武汉后,学校又立即组建起一支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心理辅导志愿者团队,分成4个小组分赴同济、协和等4家医院主动义务提供心理援助。从今年9月到明年1月,学校又分5批向四川派遣“抗震希望小学社工志愿服务队”,援助四川广元和德阳抗震希望小学及其所在社区。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专业特色在这样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以志愿服务岗建设为基点,加强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管理。讲究特色的同时,学校在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项目化管理。通过院系的自主申报,学校确定了九个志愿服务品牌岗,分别对口服务辛亥革命博物馆、学校老年协会以及名都花园小区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每半年对这些“一对一”的服务基地进行走访调查,针对活动效果、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特色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来确定服务基地是否继续维系下去,在突出了“定点服务”优势的同时,实现品牌化。同时,学校正在为湖北襄樊、洪湖等地筹建农民“爱心书屋”,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岗建设。第四,以大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为试点,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化进程。2007年5月,学校与湖北省大悟县正式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地,同时将大悟作为学校爱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的基地。两年来,学校共有700多名志愿者赴大悟参加各种服务活动,如校长江学者徐勇教授为大悟镇以上干部做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校知名教授陶宏开为大悟中小学教师做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等,学校学生志愿者先后为大悟筹集旧课桌椅300余套,捐款4万元等。2007年底,学校与大悟团县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大悟乡镇基层团干赴汉经济开发区参观考察活动。2008年,学校将大悟增加为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选派了9位研究生赴大悟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大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的实践表明,只要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从力所能及的事着手,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化就一定能够做出一些有显示度的成绩。第五,以“感动校园人物(集体)评选”为契机,大力营造志愿服务和谐氛围。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开展了三届“感动校园人物”评比活动,在全校志愿者的共同见证和参与下,每一届“感动校园评比”都评选出十名“感动校园人物(集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评选活动,广泛宣传优秀志愿者(集体)的感人事迹,倡导志愿服务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志愿服务氛围的营造来升华校园的和谐氛围。如今,“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关注度高、参与者众的品牌活动之一。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